面对特斯拉潮州事故 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不能“失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2-11-16 15:16

  日前,广东潮州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路边停车失败后,狂奔2.6公里并连撞多辆车,最终导致2死3伤。事后对于事故原因双方各执一词,车主家属公开表示车主有20多年驾龄,出事时曾猛踩刹车但未能减速;而特斯拉则指出事故车主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中。

  自2020年6月至今,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事故频繁被曝出。特斯拉官方对此类事故调查结果,多归因为车主“踩错刹车”所致。

  近年来,新能源车驾驶“失控”事件频频发声。当事故发生后,车企与当事车主往往各执一词。而随着事故的不断增加,车主及公众对于新能源车驾驶安全性的疑虑也难以消除,亟待更加全面、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调查机制,对此类事故进行彻查。

  近年来,我国对于新能源车事故的责任管理体系建设正在提速。早在2019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发布,通知要求,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因车辆失控或意外加速等导致交通事故的,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事故基本信息。

  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明确,已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事故调查协作网。这意味着,按照已有的新能源车事故报告制度,特斯拉此次发生车辆事故,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理应在6小时规定时限内,上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控制情况等,这将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事故信息的掌握。市场监管部门还可会同交管等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对事故所涉及的质量、交通安全等各项责任进行调查。

  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的推进,能让各部门形成管理合力,从而调动更多专业资源,尽快查清事故原因,划分事故各方的权责边界,不仅能有效维护当事车主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车企乃至新能源车行业的信誉受损。

  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能否成为切实保障广大车主驾驶安全、推动新能源车企合规运营的管理利器,就必须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得以应用。这其中包括新能源车企对于事故报告制度的常态化执行,市场监管部门则应以调查事实为依据,对于不作为的企业严肃追责,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监管链条。

  这又涉及另一个重要议题,也就是在新能源车安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应强化对当事车主及公众的知情权保障。特斯拉事故报告内容须及时公开、市场监管部门及其他部门的调查进程及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毕竟,随着新能源车日益成为我国机动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人们选择新能源车的因素不仅在于其价格、性能、技术,安全可靠也不可或缺。每一起新能源车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向新能源车企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挑战:车企单方调查,显然无法让当事车主和公众信服,唯有让新能源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加快发挥应有作用,做到调查过程信息透明,调查程序客观、公正,方能破局当下的事故责任“罗生门”,让广大新能源车车主放心驾驶,也督促新能源车企更加重视车辆生产、交付及日常管理的安全因素,强化质量技术基础设施与建设的创新,这也是中国新能源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毕舸(财经评论人)

  

点击进入专题:

特斯拉失控发生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