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受此影响,A股新能源汽车概念股14日集体下挫,不过整体跌幅并不大。
多家机构认为,该事件的短期影响还需结合后续细节作出评估,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乐观。
中方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
针对欧盟领导人宣布即将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9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该发言人进一步表示,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此之前,欧盟中国商会也针对该事件发布声明称,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中累积出了整体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范围需求的电动汽车,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商会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
随着消息发酵,其影响很快波及到二级市场。9月14日开盘,A股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集体下跌,59只概念股中有54只收盘下跌。整体来看,当日相关个股跌幅并不算大。其中,均胜电子下跌5.35%,比亚迪、璞泰来、新宙邦等跌超3%,而超半数个股跌幅均在2%以内。
据Wind资讯
在上涨的5只概念股中,赛力斯的走势显得相对“特立独行”,开盘仅10分钟就直奔涨停,截至收盘报45.61元/股。消息面上,近日由华为和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汽车品牌举行新品发布会,期间新款问界M7车型正式亮相。
据Wind资讯
“巨额补贴”调查理由难以成立
据报道,冯德莱恩给出的启动调查理由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那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是依靠所谓的“巨额补贴”吗?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4日表示,中国新能源补贴在2022年底已完全退出,为了公平竞争,有关部门要求地方从2018年底开始就不能给新能源车进行补贴,以规范市场秩序。“我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评价,不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是因为充分市场竞争下的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强。”
他表示,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有理有据有节的应对调查,力争最好的结果。
此前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辆,同比增长54%,超过了日本同期汽车出口的104.7万辆,而后者长期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9万辆,环比下降11.2%,同比增长8.1%。8月欧洲销量同比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欧洲七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为19.6万辆,同比增长64.2%,环比增长20.4%;1-7月欧洲七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36.1万辆,同比增长23.1%。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在刚刚闭幕的2023慕尼黑车展上大出风头。据新华社报道,相比上一届博览会,今年中国参展商数量翻了一番,比亚迪、名爵、零跑、小鹏、阿维塔等众多中国品牌有备而来,推出的新款电动车欧洲首秀,以及多款主打车型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新能源车具备很强竞争力
事件持续受到关注,不少机构也对其后续影响给出了自身看法。
东吴证券表示,短期影响还需结合欧盟后续细节来详细评估,但长期对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欧洲保持乐观。全球车企格局最终主导因素是“持续技术领先能力+更高生产效率”,贸易摩擦更多是短期影响,目前我国车企均加速准备海外建设产能。
中信证券认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销售事实上并非以低价著称。由于在海外销售还未上量,各环节成本较高,保留合理利润后,中国车企海外价格并不便宜。而当前中国新能源车产品在核心技术、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整体来看,当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带来的潜在政策、落地时间并未明确,从中长期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对中国车企的海外竞争力保持乐观。短期燃油车出海占大头,但长期来看新能源车出海前景更为广阔。
具体机会方面,推荐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的比亚迪;以及拥抱电动化,积极部署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