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观察|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助力迈过这些“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5-29 22:0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如何迈过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那些“坎”?如何完善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的潜力如何激发?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进行了采访。

聚焦瓶颈问题 助力乡村振兴

在5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早在2020年,我国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今年以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频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孟玮说。

为破解这些瓶颈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使用需求,《意见》在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举措。

“《意见》直指新能源汽车下乡瓶颈,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双碳’目标下绿色新基建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说。

完善基础设施 力破充电难题

孟玮介绍,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意见》指出,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意见》针对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方面制定了5条细则,包括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进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和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

《意见》明确,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

“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投资不足。”孙传旺认为,可以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农村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有利条件,加快试验并推广“光伏+储能+汽车充电”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汽车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除了建设公共充电设施,自有院落对于个人充电桩的安装和使用较为便利。

孟玮说,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推动有关方面结合实际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加大购买支持政策 激发农村市场潜力

农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长潜力巨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0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蕴含巨大市场空间。

“现阶段来看,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渗透率都较低,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张翔表示。

在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方面,《意见》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通过差异化策略优化配置,开发更多经济实用的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产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

孙传旺认为,向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场景更适合,价格更亲民,质量更过硬。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2020年至2022年,新能源下乡车型发布了约200款,累计销售逾410万辆,其中以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的产品为主。

“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和购买意愿,关键是要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张翔建议,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认知度。


(责编:张桂贵、贺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