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牌”改革已具备相应条件 多重手段仍可为新能源车“加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17:44

近日,有关“绿色车牌或在两年内取消”的话题登上热搜。有媒体报道称,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对此,崔东树回应:“我们(乘联会)提出的是同车同权。”

对于这一消息,有些人认为取消“绿牌”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种打击,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些人则认为,取消“绿牌”是顺应市场需要的一种改革,可以让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公平竞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作为环保、低碳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不仅具有环保优势,而且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初我国大力倡导人们购买新能源车,也即基于这一战略考量。

前些年,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购车成本较高。 因此,各地陆续推出“绿牌”政策,是为了激励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蓝牌”相比,“绿牌”能获得补贴、免摇号、免限号、免限行、免购置税、购车贷款优惠等系列优惠,同时,绿牌车在车辆上牌、年检、停车费、市政和景区特许通行等方面开设新能源汽车“绿色通道”。利用“绿牌”政策优惠杠杆,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购买欲望,带动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一旦取消“绿牌”,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优惠政策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也不能一味地依靠“绿牌”政策。“绿牌”与“蓝牌”车主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化待遇,这一权利落差不应长期存在。毕竟,“绿牌”客观上为新能源车提供了一个保护性市场,如果部分新能源车养成了对“绿牌”政策的路径依赖,则会缺乏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进取心和投入,导致新能源车行业的竞争力始终无法得以提升。

此外,随着新能源车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50万辆 ,渗透率将达36%。如此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新能源车占比越高,从小众变成主流,占用的“绿牌”资源也就越多,政府所需耗费的相关公共资源也会持续增加,如此必然会造成公共资源的负担加重,最终达到临界点。而新能源车随着销量、质量双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对于“绿牌”的依赖程度也在减轻。

正如前些年我国对新能源车大幅度补贴,但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基于公共财政支出的均衡性考量,最终于今年取消了国家补贴。在持续多年的补贴退坡过程中,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一路高歌。可见单一政策的改变,未必如我们想象中对于新能源车的影响有如此之大。“绿牌”政策以及其附着的系列政策福利,也到了加快调整的阶段。此外,取消“绿牌”“蓝牌”之分,也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乘用车的统一管理。

因此,有关部门应对“绿牌”政策的运行状况、取消“绿牌”对新能源车行业的综合影响等进行研究调研,建立“绿牌”政策改革的时间表,直至完全取消。如乘联会所建议的,实现“同车同权”,让消费者根据各家车企产品质量、性价比等内在指标选车。

其实,推动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仍有多样化手段可运用。比如,政府可以鼓励新能源车企进一步推进三电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其次,各地仍可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鼓励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

总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依靠单一的政策手段来推动其发展。应该探索多种手段,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同时,应该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环保、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财经评论人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