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图/受访者供图
中国新能源汽车压铸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28日在肇庆举行。有业内人士形容,2023年国补退出,新能源企业剪刀差形成,两极分化拐点到来;国际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十四五迎来出口机会期;随着软硬件逐渐成熟,2025年预计智能汽车拐点形成。
广汽埃安郑纯麒在会上分享了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2022年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26%,跑赢市场大势。目前埃安自研电池,落户番禺,正在推进建设,2023年底量产,规划产能26.8GWh,满足埃安40万台车;自研电驱,落户番禺,正在推进工厂建设,2023年底量产,2025年规划产能40万台;能源生态方面,已成立公司,全年计划建设200家充换电站。结合埃安生产方式及智能数字化,在行业首个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2023年建成国内首个零碳工厂。
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期,渗透率快速提升,目前超30%,2025年渗透率20%,目标有望提前三年实现。不过,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将达600万辆级,但企业仍未盈利,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高涨,产业链仍未形成规模效应,补贴退坡、难以消化成本,单一企业规划50万-60万辆以上才预计有盈利可能。因此,成本控制能力强、科技领先、资金充裕、产销规模大的企业才可能胜出。
艾媒咨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集中在26-40岁,比例为73.1%,已婚已育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或即将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5.7%。近六成消费者月收入为五干到一万五千元之间,近六成消费者的学历为大学本科。调研数据显示,41.7%的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满意的因素是续航能力差,39.8%的中国消费不满意的因素是维修保养费高,36.7%认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完善。
艾媒咨询认为,当前新能源行业正由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电动汽车可选车型丰富,新款车型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余地大。行业逐渐由过去主要靠补贴推动,转向在弱补贴和双积分政策的基础上。电池技术的侧重点转向成本、安全、循环寿命核心技术等更市场化的属性。整车核心技术逐渐由电池技术转向智能网联技术,同时拥有全新驾乘体验和科技属性的智能网联技术成为行业新一轮的核心竞争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