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李庆
实习生蔡金利
通讯员费志清
2月22日,在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武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400公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万辆。
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400公里
《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案》是武汉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1号议案。会上获悉,武汉市将以“做大做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引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大走廊”为目标,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丰富场景应用示范,提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规模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400公里。
武汉市明确,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三电”系统、车规级芯片、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实现国内领先,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终端系统技术加速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制造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建成10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一谷(光谷)、两翼(江夏区、东湖高新区)、三区(东西湖区、蔡甸区、黄陂区)、十园(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格局。
今年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万辆
记者获悉,武汉市今年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万辆,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60万辆,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达到2500公里。
目前,武汉市正推动探索将开放道路范围逐步从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扩展到中心城区,并逐步拓展至具备商业化运营价值的市内城市道路、快速通道和高速道路。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和加氢网络体系。
会上获悉,武汉将加强光谷和车谷的“双谷”联动,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在汉高校与科研机构,结合全市在通信、北斗、智能制造、数字地图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汽车与通信、地理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跨界融合,加快传感器、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在汉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在丰富场景应用示范方面,将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推进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在通勤、物流、环卫、渣土、公交等领域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