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王彦林 返乡“新农人” 蹚出“牛”路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08:01

王彦林正在查看牛的生长情况。

“家人们好!牛已经喂好了,我要去准备明天的草料。”4月7日,在陇县天成镇八龙潭村王彦林家,他像往常一样在牛棚里录制短视频,通过直播平台将自己的养牛经验分享给网友。

偌大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不时发出“哞哞”叫声。“我们每头牛都有小名,这头特别调皮,叫柳猴,这头毛色雪白,叫大白,这头身体壮实,叫大壮。”录制完视频后,王彦林在牛棚转了一圈,边走边介绍着每头牛的小名和习性。

王彦林原来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每月的薪酬也比较可观。2018年12月,在外闯荡6年后,他回到家乡。让他没想到的是,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修通了水泥路、装上了路灯,而且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老房子也进行了改造提升。虽然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却是越来越少。

“我刚回村养牛时,父母和村上的大多数人都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养牛没啥出息,不如在城市打工挣的钱多。”王彦林说,在他看来,乡村就是家的港湾,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就是他返乡的初衷。

“以前村民养牛只是为了养家糊口,靠老办法养几头就卖几头。”王彦林的想法跟老一辈人不同,他流转了一些闲置土地,利用“种养结合”的模式,形成规模化养殖。

如今,王彦林创办了“王家大院家庭农场”,从开始的几头牛发展到了现在的近百头。他不仅从事肉牛养殖,还有中蜂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经营,并在2021年3月被陇县评为县级脱贫致富标兵。就这样,王彦林从村民眼中“在城里混不下去”的“反面教材”,变成了“新农人”。

谈起今后的打算,王彦林说:“现在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要在发展好已有产业的同时,继续引进好品种,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拓宽市场,把村里的牛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都过上‘牛日子’。”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