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唐高祖——李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19 15:06

大唐“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 ,唐朝开国皇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自己称太上皇,李渊在位八年。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唐高祖像

说起唐高祖李渊,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他的身份,他是谁啊?他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说到开国皇帝,在这里有一个小问题需要给大家说一下,那就是关于李渊的庙号。有朋友纳闷儿了,说一个庙号有什么好说的,熟悉历史且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在我国古代,大部分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太祖”,你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李渊既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那为什么他的庙号是“唐高祖”而不是“唐太祖”呢?读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祖”有好多种,常见的就有“太祖”和“高祖”,那么,这两个庙号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说道说道。

太祖,就是皇朝的开创者没有得到祖先的荫蔽,在开基创业的时候,是全靠着自己俩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你比如说朱元璋,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草根皇帝”,朱元璋从小就没穿过鞋,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从乞丐到皇帝,没沾上祖先一点儿光,全靠自己拼出来的。所以他的庙号是太祖。而“高祖”的境界比“太祖”低一个级别,是沾了祖宗光的。在他们开创皇朝之前,祖宗已经是封疆大吏,有名号的。你比如说李渊,他是权贵的后代,他的爷爷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的李虎,后来因辅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有功,被封为唐国公,所以李渊是沾了祖宗的光,建立唐朝,是受到祖先的荫惠,所以他也被称为“高祖”,而真正的唐太祖正是李渊的爷爷李虎。

好了,说完了李渊的庙号,咱们再来说李渊的出生地之谜和生日之谜。关于李渊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正史记载,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李渊出生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第二种说法是在2003年12月,张振龙教授在论文《唐高祖李渊生地考》中说李渊出生在陕西省高陵县,至于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而关于他的生日,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册府元龟》中的记载,说李渊是北周天和元年农历十一月丁酉,也就是公元566年12月23日生于长安;而另外一种则是根据李世民给李渊贺寿的时间推算的,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八年的三月甲戌(初三)给李渊上寿,由此再推算成天和元年的日历,应为4月8日。

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李昞就去世了,李渊世袭罔替了唐国公,因为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再加上李渊幼年丧父,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和器重李渊,叫李渊任谯州、陇州、岐州三州刺史。在此期间,有一个叫史世良的人,善于给人相面,他告诉高李渊说:"您啊,骨骼惊奇,以后必将成为一国之主,希望您千万要珍重啊。"李渊一听这话,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己以后有可能当皇帝,怕的是,如果此话传出去,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为此,李渊给了史世良一笔钱,让他保守秘密。从此,李渊便有了远大的目标,为以后逐鹿天下打下了思想基础。

李渊就怀着这样的心态在官场上攀爬,时光飞逝,到了隋炀帝继位,这时候的李渊已经先后做了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个郡的太守,随后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时间继续往后推移,转眼间又到了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的春天,隋炀帝杨广在征伐高句丽时,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同年农历六月,杨玄感利用民愤举兵反隋,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

在此期间,李渊广交天下豪杰,遭到隋炀帝的猜疑。这时候恰好有诏书命李渊去隋炀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问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不来?他广交天下豪杰,又手握兵权,他想干什么!"王氏回答说李渊病了,隋炀帝又问:"病的要死了吗?"李渊知此事后,联想到多年前那句预言,越想越害怕,因此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络自污以求自保。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被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接着又击绛州贼柴保昌,又投降了数万人。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于是就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这为反隋建唐打下了军事基础。

晋阳起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思想基础和军事基础,只差一个起兵时机,于是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说起晋阳起兵,在这里有个问题我觉得要给大家说一下,就是关于晋阳起兵谁才是首功问题,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世民居首功,另一种则是李渊居首功。说李世民居首功的,都是出自正史记载,你比如说《旧唐书·高祖本纪》里是这样说的:"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新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等等一系列史书都记载晋阳起兵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而第二种说法是晋阳起兵是李渊主张的,原因是说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年纪还小,不足以决定这样的大事,再加上那个语言的事情。所以说晋阳起兵是李渊的主意。

为此,我还在网上查了一下,网上大部分都说是李世民的主意,那咱们就随大流,简单地说一下这个晋阳起兵。话说你起义要先有支持的人吧,巧了,晋阳令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都是李世民的好朋友,这样可真是如虎添翼啊,于是,李世民就和这两好朋友密谋起兵。却说李渊,李渊还不知道李世民密谋起兵起兵的事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可又担心李渊不听,毕竟李渊是受过隋文帝恩惠的人,李世民害怕一个搞不好,起义没起成,先起内讧了,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于是,李世民先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想了想,就对李世民笑着说:“老弟不必担心,山人自有妙计!”

话说裴寂想的是什么妙计啊,这个妙计有些上不了台面,什么啊?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然后,裴寂看生米煮成熟饭了,裴寂这才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听后,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裴寂见状,笑了笑,然后不急不缓地说:"安排宫女侍奉,按照隋律,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现在摆在你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去皇上面前接发我们,然后大家一起完蛋,要么就带兵起义,自立为帝,而且实话告诉你,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时坚决不同意,还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一会儿李渊还是答应了起兵,对李世民说:"我这么的爱护你,怎么忍心去告发你呢!"

李世民剧照

但是别急,事情还没完,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怎么回事呢?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历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突然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并且还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隋炀帝听说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说:"事情发生的突然,顾不了那么多了,可以举事了。" 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于是,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招兵买马,并且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在发布的檄文里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在同年的农历十一月攻入了长安。李渊进入长安不久,就宣布要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为义宁,是为隋恭帝。隋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封李渊长子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次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就这样,时间来到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李世民被徙封为赵国公。同年农历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李渊的野心再度膨胀,于是,在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建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玄武门之变

李渊就这样当上了皇帝,可惜好景不长,当了八年的皇帝,又被儿子“请”下龙椅,当起了太上皇。说起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这次事变就能说明李渊这个皇帝当得怎么样,我的答案是:不怎么样!为什么呢?你看啊,虽然李渊自己是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但是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多数人竟然采取中立(甚至隐隐偏向李世民)的态度。之后虽然他还活着,地方上却也没有真正大规模的暴动,打算清君侧。甚至李世民那几百个人进玄武门埋伏两个嫡亲兄弟加挟持了皇帝老爹,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皇宫侍卫竟然集体像不存在一样。这不是几十个金刀子收买一个看北门的将军常何能解释的。

倒是话又说回来,李渊打仗的本事可绝不含糊。李渊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这些都是他对唐王朝所做的贡献,只不过他运气不太好,碰上了两个“神货”皇帝,一个大坏蛋隋炀帝,一个则是被称作“天可汗”的唐太宗,这该怎么比?既没有隋炀帝那么坏,也没有李世民那么有成就,如此一来,李渊当然是名声不显了!总而言之,唐高祖李渊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没有之一!

好了,文章到这就算完了,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说为什么把李渊讲了一半,后面的执政方略都没说。因为啊,李渊一生最大的标签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相较于其他,这个更被人所熟知,更熟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