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系列之三、耍社火结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04:38
社火系列之三、耍社火结怨

布村中社与布村南社,这两个村子紧挨着村子,地亩连畔种地。脚一伸,就跨入到对方的地盘。布村中社属于蓝田县的地盘。与之相邻里却是另一个布村,全名是布村南社,划归于长安区管辖。

这两个村,最爱看样子。一个村子做啥,另一个布村随后就跟着做啥,力求比前一个布村做得更好些,名气更大些。

这两个紧紧相邻的村子,为了各自的社火,能更压倒方一筹,过去一直是两个冤家对头。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名声吧。特别是到了正月,正是耍社火的时机,这两个村子的人,像见了仇人一般,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即就是亲甥舅见了面,也不那么融恰。只要过了耍社火这一阵子,外甥还是外甥,舅仍是舅。

社火的潮乱阶段,就在初五初六以后,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耍社火这件事。

过去,有人出人,根本不计较恩怨得失,也不计较任何报酬。冷红薯冷馍一揣,三更半夜被分配到别处去借东西。当时,耍社火也不花钱。现在却不同了,每一样事,哪样不花钱?

如果这两个社,过了正月十五,还不停地在街道敲着铙钹锣鼓,说明最近这个村子里都有耍社火的想法,只是还没有明确的决定下来。正在张罗抬社火阶段。在这关健的时候,两家抬上简易的桌子,专门挑逗对方,让对方也放不下,甘愿奉陪到底。这一挑逗,无形中,起到摧化剂的作用。

这边抬一桌非常简单的社火,不用化装,不用身穿戏服。桌子上立一个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只鞋,这是戏文中的《找儿》。含有一点借戏骂人的意味。把对方比喻成儿子。一队人敲锣打鼓地抬过到对方的村子去。

对方一看,他们骂我们是儿子。于是,他们也毫不示弱,戏杆子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抬一桌社火,回敬他们!他们会抬一个中年人,手里拿着一根刺荆。太子嫌刺儿扎手,不敢去握。朱元璋,拔出利剑,削去上面的刺儿。这也出自朱元璋教育太子,为太子扫清路上的障碍。这里却写上《逗狗》二字。完全成了骂人的戏。他把人视为一群疯狗。

这样,一来一去,逐渐演变成了互相谩骂的戏文。两家火药味浓来越浓,最后,变成了流血冲突。冲突中,有亲戚关系的,灵性人,往往尽量免开彼此见面。有的人专干这种睁眼不认人的人。听老一辈人讲,那一年,当时,我还未出生。我村出了一个二杆子,手执木棒,在人堆里专门找他熟悉的舅舅,把他的舅舅的头打得流出了血。才跑了回来。

后来,两边都硬起来了,搁不下这桩事。年轻人,一经人的挑逗,就一个不服气一个。双方决定同一天耍社火。布村中社在北边的麦地里转场子,布村南社在南边的麦地里转场子。看谁能把人拽到他的地盘上,谁就是获胜者。

第一轮社火,布村中社的社火很精彩,忽啦一下把人都拉过去了。

下一轮,布村中社的社火中间隔的时间过长,人们在现场等不及了。而布村南社的第二轮社火已经进入场子。人们忽啦地又被拉过去了。

就在这关健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急中生智,立马背起他的媳妇绕场子跑了起来。人立刻又被拽过来了。这时,中社的社火也出来了。还是一样的精彩。只是由于社火局出了些问题,致便社火晚出了几分钟。

过后,布村中社的人,都夸这小伙子多愧了这一招。

随后,这两个布村,今年若有一个村子耍社火,另一个也必然耍耍的。只是不再选做同一天里,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你村里耍社火,我们消停地看,吹风求疵。到了我村耍社火,你们村里的人过来消停地看,肉里挑骨头。

耍社火,不是年年所能耍起的。我们耍社火有所谓的三年一小耍,十几年,二十年一大耍。小耍,这两个村子里都有社火箱,即耍社火所需要的衣服,帽子,柳木腿,几根芯子。平头,芯子耍个三十来桌社火,是不成啥问题的。连一些得力的亲戚社的锣鼓铙钹,门旗,扭秧歌,场面也是不小的。小耍也不用求奔亲戚借东西,单是自个的箱底就够用了。每年的庙会这一天耍几桌社火,是轻而易举之事。几乎每年,在这一天,村里为老婆们耍一下。锣鼓队,彩旗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天,周边村子卖饸饹的,卖甘蔗的,卖凉皮的,卖各种肉食的小摊位,早早地就扎起了帐篷。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这是逛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