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云舞龙 耍出传统舞龙的现代气韵(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1:31

非遗薪传  
翔云舞龙
耍出传统舞龙的现代气韵(图)
 
 
本报记者 张洁  
 

 
 
 
 

  日前,在全国舞龙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舞龙队伍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翔云舞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团队协作,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

  传统之翼 龙腾新篇

  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民间百姓常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在舞龙大会上,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龙遨游于空中。翔云舞龙队的动作迅捷而有力,每一次挥舞都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他们的舞姿轻灵而矫健,每一个转身、跳跃都展现出了他们的精湛技艺。在这样的表演中,他们不仅仅是在展示舞龙的技巧,更是在传递着一种文化的韵味和精神的力量。

  伴随着舞龙队的表演,一阵阵激昂的鼓点、清脆的锣声、响亮的钹音和悠扬的唢呐旋律响起。这些传统的乐器合奏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音乐,为舞龙表演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使得整个表演场面显得更加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游客驻足观赏,掌声、叫好声,声声不断。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游客们更喜欢“摸龙头,沾好运”,与“龙”合影留念,热闹非凡。

  翔云舞龙队在编排上注重创新和多样性。领队翟风臣介绍了多种舞龙技巧和动作,这些技巧和动作不仅展示了舞龙的传统元素,还融入了新颖的创意。这样的编排增加了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翟风臣说:“我们在编排上其实是有套路的,但如何让套路耍出来有新意是需要思考的。一开场是龙出宫造型,模仿龙从宫殿中飞出的场景,接着龙尾高翘,跑圆场,走曲线,起伏行进,纵向曲线慢腾进,大横八字花,快舞龙,首尾腾身,跳绳舞龙,跪躺舞龙,快腾行进,高塔盘造型,云遮月行进等。这次参加舞龙大会我感受到全国舞龙队伍不断壮大。我们欣赏到了外省市队伍的动作,学习和交流是双向的,我们学习到了各地舞龙表演的舞动技巧、配合方式等。”

  舞龙不仅有很高的技巧性,而且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在耍法上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耍龙时,不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特点是动作快、幅度大、舞姿轻捷矫健。舞弄起来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

  在传统的舞龙表演中,龙头是整个队伍的核心,不仅是舞龙表演中最为显眼的部分,而且它的移动决定了整条龙的动作和节奏。龙头的演员需要非常熟悉整套表演动作,并且要能够紧跟龙球的节奏。翟风臣说:“龙头演员特别累,龙头道具沉,以前得有五十斤左右,现在龙头道具轻了很多,但也要有十四五斤。”

  在编排复杂的舞龙动作时,龙头演员需要确保每个队员都能够精准掌握并到位执行每一个细节动作。比如在某个特定动作环节中,“五把”应当站在哪个精确位置,“六把”又该如何站位,这些都需要逐一细致确认,确保每位队员都能找准自己在整体队形中的坐标点,从而实现整个舞龙动作的流畅和谐、整齐划一,充分展现团队协作之美与技艺的精湛。

  舞龙通常在节日或是庆典中表演,比如春节、元宵节等,人们通过这种喜庆的活动来祈求好运和幸福。当演员拿起龙来舞动时,气氛会变得更加热烈。已退休的窦和花说:“耍龙灯的时候越耍越高兴,特别兴奋,尤其观众多的时候,我们一拿起龙来,就不觉得累了。观众在观看舞龙的时候,都会笑容满面,我们也非常开心。”

  龙舞翩跹 传承百年

  翔云舞龙是飞翔民间艺术团的重要组成部分。1914年建立的翔云龙灯至今有110年的历史。翔云龙灯发起人是翟龙章,那时耍龙的人共7人,他们用一个竹筐和牛皮纸加木棍做成龙头,用打鱼的废弃网和木棒做龙身,用草、牛皮纸、木棍做出龙尾巴,他们走遍了海河两岸。

  1993年成立了翔云龙灯老会,1997年增加了舞狮队、高跷队,从此翔云龙灯会改名飞翔民间艺术团。此外,这支队伍曾获得全国龙狮大联动天津赛区第一名,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舞龙决赛中获得第八名。

  “我们一代一代传承,现在队里大部分是年轻人。”翟风臣说,“年轻人参与舞龙、高跷、舞狮子这些活动的动力源于对这项传统艺术的热爱,参与这类活动不仅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对于上年纪的人来说,舞龙活动同样赋予他们自信与活力,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收获快乐,同时也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与满足感。这一过程既是对身心健康的锤炼,又是对民族文化的致敬与弘扬。”

  飞翔民间艺术团在高跷表演方面,其特点为文、武兼备,尤擅长扭、唱。集体的“舞棒”更是堪称一绝。例如表演“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时,以武松为头棒的12位演员表演各有特色,其中“三绝棒”——有声棒、无声棒、双飞燕的表演技法娴熟、声声叫绝。行云流水的棒法,上下翻飞的身段,相互追逐的场面,令人目不暇接,拍手称奇。

  高跷的表演团队中共有12名演员,他们都是年轻人,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有“女角”和“男角”。高跷表演不仅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上下高跷的技巧。另外,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也是成功表演的关键因素。

  18岁的刘鑫钰说:“最开始练习踩高跷时,可能会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使用较高的桌子来帮助我们练习上下高跷的动作。在表演环节中,我们需要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完成复杂的动作。‘武高跷’是结合了武术元素的高跷表演,包括翻跟头等技巧,这些动作的难度非常大。”

  在这支队伍中,队员们学习新花样既可以依托于团队内部的经验传承,也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来自学。艺术团还鼓励队员自主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和完善。已退休的王美华是舞龙队伍中的一员,她说:“因为我们岁数大了,有时候对这些舞龙动作学习得慢,年轻人就一遍一遍地教我们,让我们特别感动。”

  今年上大二的刘瀚阳是舞龙队伍中最年轻的龙头演员,“舞龙大会是我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场面,特别震撼。即便与众多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龙舞队伍同场表演,我们队伍的表演也毫不逊色。”刘瀚阳说,“我们要展示出翔云舞龙别具一格的风采。”

  大约20到30分钟的舞龙表演,对于舞龙者而言无疑是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在整个过程中,舞龙者不仅要持续奔跑、辗转腾挪,还要时刻保持舞龙动作的准确性和观赏性,例如绕圈等复杂动作。

  成熟的表演诞生于高强度的训练之下。平日里的舞龙训练往往在周末晚上七点开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已经在舞龙队里待了十多年的窦和花说:“每当我们一举起龙,我们的精神劲儿就来了。”通过长期的体能锻炼和技术练习,队员们逐渐适应了高负荷的表演要求,使得他们在舞台上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最佳表现。

  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位队员都是舞龙的灵魂所在,缺一不可。团队中的每个人共同构成了舞龙这一集体艺术形式的完美呈现。翔云舞龙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将继续在舞龙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用汗水和热情书写舞龙艺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