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九凌晨1时许,K95次列车缓缓驶入抚顺站。刚刚在北京第三十八届龙潭春节文化庙会上结束表演的抚顺地秧歌民间艺术团一行人走下火车。大年初一至初七,艺术团30名演员每天表演4场秧歌,将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展示给北京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春节期间,抚顺地秧歌在北京庙会演出,受到观众好评。(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假期,也是辽宁对外传播文化、展示地方风采的好时机,多家艺术团队赴外省演出,以非遗为春节添彩。
抚顺“地秧歌”太好看
在庙会上每天演出四场
身着艳丽的服装,头戴花冠,脸上化着象征不同角色的妆容,手里拿着大红扇子和手绢……大年初一,由抚顺地秧歌民间艺术团带来的《欢腾的满乡》在北京龙潭庙会上一亮相,台下的观众就被充满满族风情的表演吸引,纷纷举起手机拍摄。随着表演进入高潮,抖扇、耸肩、腰部“大摆”“大仰”等动作与脚颤协调配合,抚顺地秧歌的地域特色尽显,台下观众大声叫好,掌声不断。
春节前夕,抚顺地秧歌艺术团接到了北京龙潭庙会主办方的邀请,于正月初一至初七赴京演出,共贺新春。“团队共30人参加,年纪最大的龚翠华已经78岁了。”抚顺地秧歌民间艺术团团长、省级传承人巴恒金对记者说,一行人于大年三十到北京后,立即去现场彩排。随后7天,每天上午下午各演两场,让北京市民、来京游客看到了地地道道的抚顺地秧歌。
抚顺地秧歌市级传承人李永祥告诉记者:“当地很多人专程来看我们的表演。在演出结束后,一些外国游客拉住演员求合影,北京相关专家学者也到现场观摩,对我们的演出赞不绝口。”
“我们荣获金奖啦!”在正月初七演出的最后一天,巴恒金从北京给记者发来消息。这个奖项来之不易,为了迎合春节的火热氛围,巴恒金设计了全新节目《欢腾的满乡》,既保留了抚顺地域文化和民间习俗,又以大红灯笼开场、收尾,为观众带来过大年的火热气氛。“节目编排有创新,同时把握住了地秧歌的传统,大家喜欢的正是这种接地气的演出,所以我们获了金奖。”巴恒金说。
盖州高跷受欢迎
4支队伍奔赴三地演出
同样在北京龙潭庙会演出并获得金奖的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辽南盖州高跷。盖州吉先高跷艺术团团长王吉先告诉记者,艺术团赴京参加庙会展演已有20余次经验。今年春节,他带了两支队伍共48人进京,分别在龙潭庙会和地坛庙会为观众献艺。
踩着近1米高的木跷,走在1米多高的舞台上,与其他表演方式相比,高跷演员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当演员们“高”调亮相时,现场一下子欢腾起来,“架相”“三层楼”“前滚翻”等动作如行云流水,观众看得十分过瘾。“高跷表演观赏性强,观众现场掌声不断,反响越热烈,我们表演得就越起劲儿。”王吉先说。
盖州高跷本就是辽南地区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在春节、庙会以及庆典上表演。艺术团将辽南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带给全国各地观众,得到了正向反馈。每天4场,每场15分钟的表演中,演员们尽心呈现各种高难度动作。“春节期间各大庙会、景区客流量大,大家都拿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辽宁的非遗项目!”王吉先说。
龙年春节,艺术团共有4支队伍外出表演。除北京外,还有两支队伍前往河南南阳和河北吴桥。表演结束后,演员们回到家乡暂时休整,2月21日将再次动身前往陕西,参加榆林秧歌会演,将辽南的高跷技艺带到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