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听非遗 游河南(传统舞蹈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5:52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赵学玉 新迪

河南地处中原,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音频集《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听非遗 游河南》推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篇》,带领大家了解狮舞、高跷(高抬火轿)、灯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弘扬传统文化。

1狮舞(小相狮舞)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相狮舞是河南省巩义市小相村流传的一种传统舞蹈节目。小相狮舞于明代后期开始演出,至清代嘉庆年间达于鼎盛,声誉鹊起。

小相狮舞有文狮(地台、桌子)、武狮(高台)和群狮(顶天柱)之分,其表演洒脱大方,稳重细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既能以顽皮诙谐的动作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至善境界,又能以雄放粗犷、刚劲有力的舞姿表现狮子威武勇猛的气质和矫健灵活的神态。引狮人多由武僧担任,表演中手握绣球,倒立行走,以翻、跳、腾、跃、打、斗、扑、卧等特技逗引狮子,往往取得极佳的艺术效果。小相狮舞是中原狮舞的代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狮舞(槐店文狮子)

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回族文狮子舞是生活在中原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源于汉唐时期西域的“五方狮子舞”和“胡人假狮子”。

槐店文狮子一改兽中之王的威猛形态,以慈善之心创造出文静的狮子形象,意欲以此感化执政者施行仁政。经过与沈丘当地汉民族兽舞交流沟通,槐店文狮子逐渐形成独角虎舞、麒麟舞、狮舞三部分表演内容,以拟人手法演绎猛虎徘徊、麒麟送子、母狮生子的生动场面,风格迥异,妙趣横生,通过文狮子的安闲与柔顺表现出期盼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民众心理,震撼人心,具有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价值。

3高跷(高抬火轿)

高跷也称“高跷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因表演时多用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抬火轿是河南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流传在沁阳市的万南村。

高抬火轿以舞蹈和说唱结合的形式进行表演,以管子、唢呐和锣鼓从旁伴奏。表演过程中,16人分为两班,交替踩着五尺的高跷抬花轿行进,坐在轿内的演员边说边唱。高抬火轿多在重大节日的夜晚表演,将一般民间舞蹈中的花轿改为火轿,布轿改为纱轿,插上点燃的蜡烛,寓有红红火火、兴旺发达之意。整个表演充满惊险感和喜庆气氛,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高抬火轿经明代乐律学家改造,将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艺术融为一体,形成绝活。

4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

灯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灯为道具舞出文字的“灯舞”记载。

苏家作龙凤灯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它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故事为表现内容,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博爱地区。旧时,苏家作人以务农为主,每年春节和火神庙会期间,苏家作人为庆贺一年劳动成果,期盼来年有好收成,都要把龙、凤、麒麟、老虎等象征吉祥的动植物形象制成花灯。还根据一些民间故事,把花灯组织起来,进行耍类跳舞活动。清代道光二年是博爱的大耍灯节,苏家作艺人毋黑旦把龙灯、凤灯结合在一起,在龙凤共舞基础上,增加数十种伴舞灯,编了许多灯舞节目,并于当年农历二月二十九火神庙会期间演出。自此,苏家作龙凤灯舞最终形成。

龙凤灯制作精巧,以竹篾制作龙凤骨架,用彩绘纱布装饰龙身,白纱布彩绘凤衣图案。龙灯由9节组成,每节以一根木棍支撑。苏家作龙凤灯舞以龙游场、龙戏凤、龙脱皮、百鸟朝凤等表演最为精彩。

苏家作龙凤灯舞表演体现出阴阳和谐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5麒麟舞(睢县麒麟舞)

睢县麒麟舞流传于豫东地区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大刘寨村。

麒麟舞的表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盘门”;第二段为平地表演;第三段为桌上表演。麒麟舞的舞蹈动作难度大、步伐跨越幅度高,且大多是武术动作,特别是蹿桌过桥、猫调尾、登山望月等高难度舞蹈技巧,没有扎实的武术功底是难以做到的。

麒麟舞世代传授均不举行拜师收徒仪式,而是以冯氏家传为主,兼收本村爱好麒麟舞者的亲眷,组成表演团体,代代延续。因此,大刘寨冯氏被称做“麒麟世家”。

麒麟舞是中原民风民俗的一个历史缩影,为后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大众习俗、社会变迁、历史沿革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6官会响锣

官会响锣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河南省项城市流传甚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官会响锣以锣为道具,组成各种造型,时打时舞,变化微妙,达到了亦似亦不似、不似亦似的艺术境界。锣的敲奏带有程式化的特点,主要打法包括“七点锣”“九点锣”“十二点锣”等。官会响锣表演形式独特,有“二郎担山”“狮子绣球”天女散花”等多种套路。

独具豫东风情的官会响锣表演以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风格和蓬勃向上的气势征服观众,处处体现出中原文化豪迈奔放的特性,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