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创建】传承文化 法熠古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04:41

传承文化 法熠古镇

/

丰镇市隆盛庄人民法庭

近年来,丰镇市人民法院立足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充分利用人民法庭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打造隆盛庄人民法庭护航隆盛庄古镇发展的特色品牌法庭,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维护地区民族团结等方面不断实践创新,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架起公正司法之桥,切实让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直抵群众身边。

一、隆盛庄镇简介

图1 隆盛庄文化遗产展示暨丰镇市月饼文化季开幕仪式

隆盛庄镇坐落于黄旗海南岸。这里一砖一瓦、一景一物,虽历尽260余年风霜雪雨,仍保存较为完整。这里不仅有灰砖青瓦的四合院,还有传统的中国宫殿式建筑、中西合璧的商铺等。隆盛庄曾是庙子沟新石器人类聚落生活的地区,孕育了远古文明。作为明长城三道边上的重要关口,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已有人来此耕种屯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清政府移民垦荒在此建庄,以兴隆、昌盛之意取名隆盛庄。

图2 隆盛庄文化遗产展示暨丰镇市月饼文化季文艺演出

隆盛庄的传统文化丰富,“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间社火”活动,二月二舞龙灯、耍旱船、四美庄“四脚龙舞”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其中传统古庙会从清代延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已于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芦家大院、丁四东西大店、东四合壁东洋大门楼、汉代墓葬九处古建筑、古遗址等九处古建筑已列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隆盛庄被确定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4年隆盛庄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世界非遗项目“万里茶道”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个节点城镇。

二、隆盛庄人民法庭简介

图3 隆盛庄人民法庭全貌

坐落于隆盛庄百年古镇的隆盛庄人民法庭,是丰镇市人民法院最早组建的派出法庭。隆盛庄人民法庭1955年成立之初,一直借用镇政府办公场所办案。2006年9月选址在隆盛庄镇东南侧开工新建二层小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审判用房400平方米,办公宿舍用房100平方米。法庭现有工作人员5人,负责人是闫志刚。法庭原辖1镇(隆盛庄)2乡(柏宝庄、永善庄),后合并为1镇,辖区人口2.9万,地域面积247.5平方公里。近三年,共受理案件529件,审结513件,结案率96.98%。

三、着力打造古镇中的“三个基地”特色法庭

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族聚居的地域人文环境下,丰镇市人民法院结合乡镇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情况,以打造隆盛庄人民法庭“三个基地”为依托,全力护航隆盛庄古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延古镇文化之脉,做乡村振兴的“护航基地”

人民法庭扎根乡村,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乡村振兴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结合弘扬隆盛庄古镇非遗文化、推进隆盛庄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隆盛庄人民法庭紧扣“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司法手段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图4 隆盛庄人民法庭负责人深入企业了解司法诉求

近年来,隆盛庄凭借已经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正月初二四脚龙舞闹红火”与“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正在全面加快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隆盛庄人民法庭在其中积极发挥生力军作用,紧紧抓住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法律保障的契机,顺势而为,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落户隆盛庄镇的丰隆万头肉牛养殖场、丰东知盈东佛里生奶绵羊基地等种、养、加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驾护航这些产业化龙头生产经营企业扎根农村创业兴业,吸纳当地农民人不离村,在家门口就业上班增收致富,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

多年来隆盛庄人民法庭深耕为民司法理念,立足基础设施标准化、诉讼服务便民化、定纷止争多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四个维度,发挥人民法庭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传递新时代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好声音。坚持阵地前移,下沉延伸诉讼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司法服务审判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二)秉柔性司法情怀,做枫桥经验的“践行基地”

法庭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基层、直面人民群众矛盾纠纷,有强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情怀,深刻明白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法庭最重要职能,但是需要与其他基层组织形成化解合力。调解靠前一步,纠纷止于诉前。一直以来,隆盛庄人民法庭积极探索从“单一办案为主”向“办案和参与基层治理并重”转变,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现代化手段参与并融入基层治理,通过与辖区村委会、社区、村民自治委员会加强联系,设立司法联络员,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努力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的“热炕头”。同时,还通过线上普法授课、在线指导调解等多种新媒体手段与方式,让法治思想深入每家每户每个人,真正实现了司法服务下沉、便民服务进村,学法懂法入心、用法守法到人。

图5 隆盛庄人民法庭负责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解工作

家住丰镇市元山子乡某村的王某甲与王某乙系本村亲戚,一天王某甲在帮王某乙抓羊喂药的时候不慎受伤,双方经多次协商不成,一气之下王某甲将王某乙告上法庭。案件受理后,考虑到王某甲年事已高、受伤后仍未完全恢复,且双方当事人既是亲戚又是邻居,平日里两家经常互相帮助料理农活,于是隆盛庄法庭承办法官决定到当事人家先就此案进行调解。邻里亲友之间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办法官教育双方要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经过多次做双方工作,当事人心中的“积怨”也被一点一点化解。经过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双方均作出让步并达成调解协议,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好亲戚。

(三)续古镇人文风骨,做民族团结的“示范基地”

丰镇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大门,隆盛庄镇作为乌兰察布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在历史上的繁荣主要源于商业贸易,从乾隆、嘉庆、直到光绪年间,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当时内地通往蒙古草原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晋商文化向草原文化过渡的一个重要集镇。汉、蒙、回、满等多民族在此融合。针对这一特殊区位及民族特色,隆盛庄人民法庭着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基地”,优化乡风民俗,辐射周边村庄及地区,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优势,以民族区域特色,在多民族地区智慧多元解纷。

图6 隆盛庄人民法庭负责人前往村民家中了解案情

隆盛庄人民法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找准司法服务保障民族团结的结合点和落脚点,优化乡风民俗的着力点,注重法教与德教并进,坚持把守望相助、邻里和睦、重义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家事案件审理、纠纷调解,实现情、理、法有机结合,实现以法明理、以德服人,努力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工作目标,全力维护好各民族的和谐安定团结。

通过特色司法品牌的创建,隆盛庄人民法庭队伍配备更加科学,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参与社会治理效果明显,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丰镇市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打造隆盛庄人民法庭“三个基地”为桥梁纽带,结合法庭工作实际和乡镇发展特点提供有针对性地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积极延伸司法服务的触角,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特色法庭建设成为撬动法院工作总体提升的杠杆,积极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新格局,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原标题:《【品牌创建】传承文化 法熠古镇——丰镇市隆盛庄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