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许昌市建安区霍庄村
产业:社火
道具关键词:不断创新延伸产业链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李水安
舞狮、龙灯、高跷、旱船、花灯……这些传统的社火道具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全国70%以上的社火道具,来自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
5月11日,记者走进霍庄村,这个传承百年社火技艺而又以电商闻名的小村庄,前来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
沿着整洁的马路走到霍庄村村南的一座农家小楼,屋内时不时传出消息提示声,“90后”陈阳正忙碌地敲着键盘,逐一回复买家提问;他的同伴、同样年轻的霍伟伟在核对着快递单。
“全国各地找‘年味’的人都会找到霍庄。”陈阳说,“父辈就做社火道具,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这个。真正上手做起来,才知道漆面、造型、用料、捆扎等工序都很讲究。这两年,儿童舞狮的订单越来越多,除了造型、尺寸小一些外,儿童舞狮的头部内会加装保护设施。”
霍庄村有“中国年味制造村”美誉。全村从事社火和戏剧道具的加工户有300多户,电商户达298家,生产的社火道具产品上千种,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庄村民近2000人从业,年交易总额超过2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美的华人社区。霍庄村已连续7年入选中国“淘宝村”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前不久又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放下锄头敲键盘,网上淘宝创新业。”村民霍随欣回忆说,自己从十几岁开始接触传统社火、戏剧道具生产,和村里的乡亲们一样,扛着做好的道具,全国各地跑着找销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2015年,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霍庄村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着开网店,网联天下,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烽火燎原”,全村网上销售增速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霍庄村社火道具制作能够长盛不衰,关键在于不断融入新元素、不断创新。”谈及电商所带来的变化,村民马自彦深有感触,“原来我们是小作坊,现在是批量生产,销售额比原来翻了三番;原来只卖到国内城市,现在远销海外;原来只能生产传统产品,现在定制舞龙、舞狮等新产品也成了销售亮点。”
村民陈俊甫介绍,现在他做的舞龙道具增加了很多新元素,“灯光舞龙用的LED灯有3个亮度档位,还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都是按市场需求做的,所以这款舞龙卖得比较好。”
作为许昌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借助电商平台,焕发了勃勃生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霍庄村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全村90%以上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
“4000把彩扇已办妥,请注意查收。”近日,霍庄村村民和静静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办完发货手续,赶紧给福建的买家回了一条信息。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和静静,放弃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开了一家社火道具店铺。“老手艺里有我们的乡愁,有国家政策扶持,返乡创业,大有可为。”她说。
不仅社火道具,霍庄村村民在“触网”后,还把当地的粉条、蜂产品等纳入经营范围,让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全国,使传统特色产业与电商销售实现了深度融合。
“社火道具制作技艺,既有对传统民俗技艺的继承与创新,也有对网络科技的融入和应用。”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军政说,村里成立了社火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协会、物流服务中心,建起了社火民俗产品展览室,引导大伙儿在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上下更大的功夫,推动全村社火产业提档升级,让村民的生活过得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