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观黄河 大美看中国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3-26 01:46

认识黄河 热爱黄河 弘扬黄河文化

中国文化报记者 宋合意

2023年3月21日,春分,在黄河所经九省区,中国文化报组织九组人员赴“大河上下”感受黄河之春,同一时间为母亲河“存照”。

3月22日,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去年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黄河保护法第一条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传承黄河文化。保护法第八章的主旨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对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等编制、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等做出了规定,还对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题材文艺创作以及加强黄河文化宣传等提出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黄河,近年来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九省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弘扬黄河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不管有没有亲眼看过,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都会有一条黄河。黄河也是读不完的诗、作不完的文、走不完的路。

在大河之源青海,有我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玛多”。我们的拍摄点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的尖扎县,黄河在这里流程96公里,县境内有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黄河景观廊道等,文化旅游正在深度融合发展,造福当地百姓。

黄河四川段,可能被不少人忽略。其实,在四川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黄河径流达148.7公里,并形成黄河“九曲第一湾”,对岸是甘肃。若尔盖草原湿地是黄河“蓄水池”,每年为黄河补水40多亿立方米。红军长征路线与黄河交汇,若尔盖正挖掘黄河、长征、游牧、农耕文化,加快文旅互促融合。

百川向大河。在上游,第一大支流洮河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黄河刘家峡水库汇入。甘肃拍摄点在洮河入黄处。永靖县文化积淀深厚,社火和“告比文化”等很有特色。刘家峡水电站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自行设计、建成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不远处,有著名的炳灵寺石窟。

黄河自甘肃转向东北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沿贺兰山东麓造就“塞上江南”。青铜峡市秦渠、汉渠等历代开凿的古渠泽被后世,并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黄河西望,清晰可见的贺兰山中,古岩画闻名世界。

从宁夏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向北并转而向东,黄河书写着“几”字弯。这里属于有名的“河套”,也是农耕时代大漠之中一片富裕之地。今天,这里依然被黄河哺育着。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近年因黄河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的孩子”乌海湖,改善着当地人生产生活,也为动植物营造着天堂。

黄河自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下便进入中游,逐渐折向南流。在准格尔旗和山西省偏关县之间,近年建成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惠及山西以及京津冀。继续向南,黄河奔腾在山陕(秦晋)峡谷,传说以及史书中记载的大禹治水故事曾发生于此。如今,峡谷的壶口瀑布、龙门都是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鲤鱼跃龙门”,凝结着中国人追求美好新生活的梦想和奋斗精神。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让人在震撼、激动之余,生发出勇往直前的气概。在这里,能听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自龙门出峡谷再向南转而向东,流向中原腹地。可以说,正是黄河及其在这一带的汾、渭、洛等支流,孕育了中原和最早的“中国”。在大“几”字竖折弯处,从山西省运城市风陵渡放眼看去,黄河、古潼关、华山和远处的秦岭,以及不远处的渭河入黄,让人生发无限思古幽情。

黄河孕育了文化、文明,文化和文明也塑造着黄河。

从这个大拐弯到河南郑州桃花峪,都属黄河中游。这段黄河中,围绕三门峡、砥柱山等,也有无数故事与传说。依然矗立在三门峡大坝不远处黄河之中的“砥柱”,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象征。它高、围仅数丈,却是“河南之名山”。处于豫、晋两省之间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工建设,为黄河治理及大型水利工程积累了经验,已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再往下百余公里处,本世纪初建成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为黄河安澜和发挥生态效益等作用巨大,并已成为著名景观。

小浪底往东,黄河奔流在华北平原,由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黄河三角洲,是一片生长着的生态之地。这里已建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因用水过度和气候、生态等原因而多次断流。经过一系列大力整治、科学调度和生态修复等措施,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黄河从未断流,近年来越来越有生机。

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人心目中两条巨龙。面对中国地图,凝视黄河不难发现,历经几千年,黄河已将渤海塑造成生动的龙头形象。黄河水直接注入龙口,三角洲婉如龙口中的宝珠。

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决不能忘了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能过度吸吮她的乳汁,而要加倍爱惜她的身体,传承她的精神,讲好并续写她的故事。

现在,沿黄河省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按部署、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努力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全力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并不断挖掘黄河文化遗产、丰富黄河文化内涵、认真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并谱写着新时代黄河文化和旅游篇章。

我们热切期待,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河龙生生不息,中国龙踊跃高飞。

青海省: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黄河段

当地温度:8摄氏度

海拔:2100米

距源头:1200公里

流量:暂无数据

尖扎县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在藏语里,尖扎意为“万灵的天堂”。母亲河的浸润,造就了尖扎的灵秀之美,让这里有着高原难得的温润气候。

这里黄河纵贯南北,是黄南藏族自治州乃至青海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春分之日,一幅山水相间、春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在尖扎县黄河段徐徐展开。

作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部、中原文化与羌藏文化的融合区,羌戎文化、鲜卑文化、汉文化、吐蕃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尖扎县交融互长,从地理、历史、民族、人文角度看,尖扎也是研究羌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天然博物馆。

(祁小宁、刘妮丽/文 青海艺术研究所 张璐/图)

四川省:

黄河九曲第一湾

当地温度:8摄氏度

海拔:3468米

距源头:540公里

流量:460立方米/秒

流经四川境内的黄河段,河水蜿蜒流淌,似美丽锦缎从天际飘然落下,远方阿尔甲雪山巍然耸立,守护着这方净土。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地处川、甘两省交接处。黄河河道在此形成了一个接近180°的优美回头弯,造就了流经途中最美的河湾。

浩荡黄河水在草原与湿地之间融合汇聚。若尔盖湿地每年为黄河的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黄河蓄水池”,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

黄河是若尔盖人民的生命之河、幸福之河。如今,若尔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川西北高原绿洲”“地球之肾”等诸多美誉接踵而至,传统畜牧业大县已然转型为旅游大县。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文 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尚东机/图 数据来源:若尔盖县景区管理局、若尔盖县水务局)

甘肃省:

洮河入黄处

当地温度:12摄氏度

海拔:2100米

距源头:2019公里

流量:700立方米/秒

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自己完成勘测、设计、制造的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功能。

1995年,刘家峡水电站被甘肃省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原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2018年,刘家峡水电站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炳灵湖是刘家峡水电站的水库,是著名的“蓝色黄河、甘肃的海”。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炳灵湖像一面偌大的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景色集江南的秀丽和高原的雄浑于一体,是游人神往的旅游胜地。炳灵湖上浑浊灰黄的洮河与清澈湛蓝的黄河以“Y”字形交汇,一清一浊对比强烈,黄绿两色泾渭分明,形成“半江碧水半江浑”的奇特景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万千。

(永靖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宣传股 周文明 文/图  数据来源:刘家峡水电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

黄河青铜峡

当地温度:12摄氏度

海拔:1100米

距源头:2605公里

流量:580—780立方米/秒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位于宁夏平原中部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以粗犷雄浑著称。古渠遗址、水利工程、亭台楼阁、文物古迹等遍布景区,这里是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带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的精华之地。

位于河岸右侧庄严肃穆的大禹神像静静地凝视着黄河与这片土地。相传当年黄河流入宁夏中卫境内,洪水四溢。大禹来到牛首山,看到山石阻拦水路,便造窑冶炼青铜斧,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终于炼成一把锋利无比的青铜巨斧。再用3650个日夜,从牛首山中凿开一条深深的峡谷让黄河改道。夕阳西照,河水掩映峭壁,呈现一片青铜古色,青铜峡由此得名。

银川平原自流灌溉的取水口恰在青铜峡。世世代代旱涝保收的“塞上江南”宁夏,感念大禹的恩泽,便在牛首山脚下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禹文化园”,由大禹雕像、河图洛书、九州苑、明堂、大殿等组成。

(崔娜/文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 马金福/图 数据来源: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

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乌海湖)

当地温度:零下2摄氏度

海拔:暂无数据

距源头:暂无数据

流量:入库570立方米/秒、

出库470立方米/秒

乌海市三山环抱、一水中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

乌海湖被称为黄河的孩子。春分时节,红嘴鸥在这里歇脚停留。站在湖边,红嘴鸥时常会飞到游客肩膀上与人嬉戏,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乌海湖北接水利枢纽大坝,西接乌兰布和沙漠,南接黄河乌海段上段河道,东临乌海市滨河景观带,远处还有甘德尔山脉,丰富的景观与平静如镜的湖水融为一体。

在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形成了乌海湖西岸3000亩防护林带、东岸3万亩环湖生态系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起了“绿色屏障”。

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变,也让文旅业迎来春天。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湖的形成为城市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沙“海”山城的独特景观,让乌海独树一帜。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 王慧/文,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旅游服务中心 召日格图/图 数据来源: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管理局)

陕西省:

黄河壶口瀑布

当地温度:6摄氏度

海拔:448米

距源头:3000余公里

流量:474立方米/秒

黄河壶口瀑布陕西处,位于延安市宜川县城以东约 35公里处。黄河水一路咆哮至秦晋峡谷时,河面宽度由 400 多米骤然缩至 50 米,倾泻于落差30 米的石槽中,壶口瀑布因其形似茶壶注水而得名。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色瀑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美誉。

80多年前,一曲《黄河大合唱》从这里出发唱响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华儿女共御外侮,赢得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大河之魂——中华之魂,缘此而成为人民众志成城、不可战胜的凝聚力。新时代,新征程,回延安,再出发。如今,壶口瀑布旅游区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黄河大合唱》正在上演。它以壶口瀑布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为天然舞台背景,集中展示黄河文化,带领观众体验峥嵘岁月。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文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陕西侧)杨峰/图 数据来源: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

山西省:

黄河风陵渡

当地温度:14摄氏度

海拔:339米

距源头:4326公里

流量:530立方米/秒

在当地古老的传说中,黄帝在此为战死的贤臣风后建陵,以嘉其功,风陵渡由此得名。它处于黄河由北向南行进的最南端,因山势所阻,南流的黄河水在此最后回首北望,然后东折进入晋豫峡谷。

关隘连渡口,这里历史上商贾往来、店铺林立。1994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横架南北。岁月变迁,船工号子已渐远。跨江大桥上,偶有赶早出行的车辆匆匆驶过,犹自梦渔樵。

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进程中,老渡口与周遭西侯度村等地共同组成了风陵渡旅游度假区。黄河风情小镇、洞宾窑洞客栈、西侯度圣火公园、非遗明清街的风采更胜往昔,古韵悠长。芮城县境内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已串联起3个古遗址、5个渡口、7个景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座与黄帝传说一样古老的老渡口,探寻其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朱萌 中国文化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文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运城凯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董文汉/图 数据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水利部门)

河南省:

黄河三门峡大坝

当地温度:11摄氏度

海拔:295米

距源头:4443公里

流量:459立方米/秒

三门峡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称为豫西“金三角”,是中国人民治黄的一次伟大实践。在三门峡黄河大坝下方,有一块中流砥柱(砥柱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象征,如今这些都成了新时代河南精神的生动注脚。

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库区正常蓄水时,大坝形成的库区湿地成为候鸟迁徙停歇和越冬的天然场所,造就了黄河上独具魅力的“天鹅湖”。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即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近年来,三门峡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谋划“一带一廊六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黄河文化高地。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文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委宣传部 贺晓鹏/图  数据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市水利枢纽管理局)

山东省:

黄河入海口

当地温度:8摄氏度

海拔:8.8米

距源头:5464公里

流量:237立方米/秒

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裹挟泥沙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流入渤海,沧海桑田,大河息壤,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春分时节,东方白鹳等鸟儿在低空翱翔,万亩芦苇迎风招展,呼吸着黄河与渤海的气息。这里拥有河海交汇、生态湿地、珍稀濒危鸟类、滨海滩涂景观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世界上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黄河文化的精髓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近年来,东营市以打造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重点,丰富拓展景区业态、促进“黄河入海”产品结构升级,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产品,黄河入海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