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02:44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高效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主体地位,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实施有效提问,笔者有一下陋见:
      问题设计要注重“有效”策略
      提问方式要注重“实效”策略
      问题讨论要注重“成效”策略
      问题解决要注重“时效”策略
      问题评价要注重“高效”策略
     【关键词】  有效     提问    策略
     【正   文】
       一、提问在有效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一直以来,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主要是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新课程标准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流,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在物理教学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其主体地位,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什么是有效提问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在有效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研究者使用的 定义各有所指,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效课堂提问”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人这样定义: 有效课堂提问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

三、如何组织实施有效提问
       一)问题设计要注重“有效”策略
       问题设计“有效”策略指提问阶段教师选择恰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有针对地将要进行的课堂提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问题,确定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内容,尽量使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内容丰富,尽可能避免所有的提问只需一个字就可以回答。
       在问题设计阶段,常用的有效策略有:
       1、简化。教师提问应运用学生所熟悉的词汇,语言简单、清楚,容易理解。
       2、调节。提与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符的问题。
       3、提挑战性问题。问题应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这类挑战性问题的正确回答,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提继续性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得当、不完整时,教师应继续提问,通过暗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答复;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教师也应在其回答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问,使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交互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但能从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输出,也能加大自己的输出量,从而更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5、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 余地,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教师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 ,使每一个问题既能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
       二)提问方式要注重“实效”策略
       “实效”策略是指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提问方式的策略。常用的策略有:
       1、排序。提问的问题应按由易到难,由事实性问题到推理性、开放性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的顺序排列,体现出层次性。
       2、问后提名。提名的方式应是先问问题,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提名,不能先提名,再问问题,因为这样,没提到名的同学有可能不再积极思考。课堂上能主动自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为少数,教师随意点名回答问题得到了一半以上同学的认可,他们表示随意点名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但这种随便点名并不是学生眼中的随意,而是让学生在无法防备中而要有所准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现场表现、机会分配概率有的放矢,恰当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有机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提问不主动的学生。有的学生比较腼腆,有的学生容易走神,有的则可能做小动作。有针对性地提问可给腼腆的同学机会,唤回走神的同学的注意力,制止扰乱课堂的同学,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应有的参与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参与“表达性”活动中,学习才能提高,所以提问不主动的学生,是促进学生参与的一种方法。
       4、诱导。当被提问者不能回答出问题时,大部分同学希望教师能够给一点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希望教师马上将机会转给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问题,将他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并给予提示,帮助被提问者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经过教师的反复提示、诱导,学生还是不能回答,可将问题转向下一个学生。
       5、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教师应面对所有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面对自己说话,从而集中精力于课堂活动之中。面向全体学生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入选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差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三)问题讨论要有“成效”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下,学生的思维兴奋状态和注意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和 把握提问的时机。超前的提问,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因无法作答而失去思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滞后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毫不费力 地 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因缺乏思维深度而简单乏味,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尚未充分认识时,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精心设问,这样的教学,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课堂提问时,常会碰到学生回答:“ 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让他坐下。笔者觉得在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他找到答案, 哪怕是帮他找出答案,以告诫和他一样有侥幸心理的学生,不要用此法来搪塞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上课不思考是过不了关的。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展开提问。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
       1 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
       2 扼要简化,归纳完善。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复杂的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浮浅的纵深化,使学生的回答完善化。
       3 因势利导、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4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
       四)问题解决要注重“时效”策略
       一般教师发问后,应给学生留适当的时间,组织自己的答案。学生最不满意的就是停留1—3秒后就开始点名,而这正是大多数教师的一贯做法。然而,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在被要求立即回答时,由于紧张、准备不充分的缘故,通常会答不出或答错。这样更多的时间可能会浪费在给学生的提示或纠错上。7—9秒的等待时间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有了一定的时间思考后,他们答对的概率将大大提高,答案也会显得比较完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 “卖关子”,让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思考,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 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没有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问。从提问、点名到回答,间隔时间是很难把握的。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如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那么等待的时间就应稍长一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有时因为课时紧张,教师还没有等学生说完,便打断学生的发言,急急忙忙说出答案,或者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没有采取适当的助答措施,反而对其粗暴训斥,这些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那段思考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也是知识结构迅速重组的最佳时期。
       五)问题评价要注重“高效”策略。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 越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年龄的增长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因经常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被同学讽刺或被老师冷落;还有些学生是因为老师曾给予过不恰当的评价而影响了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教师有时也采取无原则的鼓励评价,只要学生回答问题,都一味地满堂鼓掌。我们在教学中也肯定尝试过使用这种评价,一次两次, 学生还有点新意,但多次使用,一些学生很不屑,结果造成“高帽”满天飞,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准确与否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学生是否正确回答了问题入手,还应着眼于是否通过提问又激发了他的想象,进而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问题,这样才能判断提问是否有价值。
       1、 有时学生对教师提问的用词或表达方式迷惑不解时,教师必须变换方式将问题重新叙述一遍。在学生没有听到题目或是没有听清楚题意时,教师必须在重复一次,让学生听清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灵活调节问题范围大小。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面朝学生,身体前倾,目光专注,认真听清学生的发言,并用目光鼓励学生充分表达,畅所欲言。在发现问题对学生有较大的难度一下难以回答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暂时搁下,等到回答时机成熟时再要求学生回答。
       2.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指出错误。要:
       (1) 顺水推舟,设谬质疑,教师采取将错就错,使生主动发现错误。如:“学生说‘越向上气压越高’好越向南气压越高,到南极呢?”学生立即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
       (2) 切中要害,温故答疑:学生的错答是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温故所学知识,错误自己发现。如:学生说:“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结论”只要学生复习一下课本立即知错。
       (3) 相互讨论,争辩答疑。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论中长见识,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
        3、要有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有评价,要科学的评价。即:评价标准个别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师生角色求转化。
       4、有一双“如来佛掌”——预估问题的可能答案
       这里是说老师对所设置问题的可能答案要有所预估,也就是效果预计,象“如来佛的手掌”一样让学生的可能答案都“逃不出”掌心,才不会有时被学生“呛”个“措手不及”。这需要老师精心备课,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积累教学经验,方能游刃有余。
       5、给个笑脸——积极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这一点其实已不属于课堂问题设置的范畴了。“给个笑脸”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价值取向、情绪等的反馈。“鼓励是学生心灵最好的糖果”。无论学生答题的质量如何,老师们都应该给他们一个亲切的笑脸,对学生的勇敢表示鼓励和赞赏。学生受到尊重,自尊心增强,有了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下一回,在你提问时,他就还会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手来。
        总之,在物理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