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渭河之滨、秦岭之北的陕西宝鸡,古称“陈仓”,是一座拥有8000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举世瞩目的“何尊”,就出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这里出土的精美青铜器、铭文等,见证了宝鸡悠久的制造文明。
据最新统计,今年前11个月,宝鸡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尽管疫情不断,今年以来,宝鸡以制造业为牵引力,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交通与生态齐驱并进,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在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和全力打造先行区的征程上,宝鸡全面发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制造为“核” 驱动创新发展
宝鸡作为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工业布点城市,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经过70多年的发展,宝鸡正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为装备制造业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副中心,宝鸡的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更在工业。
宝鸡的钛及钛合金生产车间
近年来,宝鸡重新整理工业门类,突出比较优势,确定了汽车及零部件、钛及新材料、优势装备制造、烟酒食品、高端能化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将优势生产要素不断向核心产业集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宝鸡经济的根基。
据统计,宝鸡目前形成35个工业大类、317个行业小类,上百个产品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长6.1%、2.8%,工业投资增长36.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4%。
另外,2021年宝鸡实施产业链提升计划,对13条重点产业链实行“群长+链长”制,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合作、产业链招商活动等,重在集合行政资源,支持工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宝鸡还有一个别称——“中国钛谷”,是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在这里,钛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钛产业在延伸上游产业链、国企与民营企业合作方面更是取得新进展,产业集群规模同比增长12%以上。
宝鸡市委副书记段小龙表示,要坚定不移做强工业,构建“45511”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100户以上“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计划到2026年,宝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跻身西北五强市、西部非省会城市十强市和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交通织“网” 提升城市能级
宝鸡是一座因路而建、因路而兴的城市,自古就是交通要塞。现如今,更是朝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展。
千河高速立交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自2012年以来,宝鸡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为主轴、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多层次公路网络。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宝鸡处于大陆桥走廊和西部陆海走廊两条综合性交通走廊的交会点上。这意味着,宝鸡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最近十年,宝鸡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8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41.264公里,是2012年的2.3倍。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形成覆盖广泛、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格局。
此外,宝鸡还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建制村通畅、通村公路联网、村庄内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铁路方面,西宝、宝兰高铁贯通运营,形成了由陇海、徐兰、宝成、宝中、宝麟铁路构成的“两横三纵七辐射”铁路网。民航方面,宝鸡机场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即将开工;麟游通用机场正抓紧前期工作。
占枢纽者,得地利也。随着立体交通网进一步完善,宝鸡的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带动力显著提升,更加促进城市群之间功能互补,区域融合。同时,宝鸡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力打造先行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绿色铺“底” 打造生态高地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近年来,宝鸡市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通过“蓝天”、“碧水”,铸造生态文明新风貌。2009年,宝鸡成为陕西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21年,成为全国和亚洲唯一一个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1全年宝鸡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5天,同比增加13天,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关中和汾渭平原城市中排名第一。2022年1-9月全市规上工业非电力煤炭消费313万吨,同比下降9.4%,新能源发电量达到全市总发电量的7.62%。
渭河百里画廊
今年以来,宝鸡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目前,宝鸡市已启动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并且建立了以天然气、电、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等多能互补为支撑的清洁用能保障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新技术等深度融合。
水是城市之魂,渭河更是宝鸡人的母亲河。近年来,从水中到岸上、从城乡污水处理到工农业污染治理等各个方面,宝鸡市一直以“渭河水质流域最清”为目标,坚持“柔性治水、系统治水”,强力推进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渭河也在逐渐恢复清澈面目。
据介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是宝鸡清洁城市水体、改善渭河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不断提升,宝鸡市对13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流程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表示,经过处理达标排放的尾水中,水污染物主要指标中的COD排放浓度限值从原来的每升50毫克降低到每升30毫克,氨氮指标大幅下降,这对于打赢“碧水”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宝鸡市还开展了城市绿荫行动和全域种花种草,见缝插针新建城市绿地、游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同时,同步推进山区森林化、城镇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全域景观化建设。
截至2021年,宝鸡全市完成营造林53.87万亩、人工造林2.39万亩、飞播造林7.44万亩、封山育林15.4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森林抚育27.64万亩。
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奠定发展潜能,织密交通网拓宽城市辐射圈,提升生态环境书写绿色答卷……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宝鸡发展提档升级。锚定未来,宝鸡再出发,建设副中心速度更快,打造先行区动力更足,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