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概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2-11-05 04:29

  宝鸡年鉴县区概况   

  ——————————————————————

金  台  

  —————————————————————— 

  【概况】 金台区是宝鸡市辖三个县级行政区之一,地处八百里秦川西端,位居宝鸡老城区,以境内元末明初修建的著名道教建筑群金台观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发达,商贸繁荣。距今约7100年前的北首岭遗址、秦文公所筑之陈仓故城和宝鸡老县城均座落境内。全区依塬傍水,雄踞陇海、宝成、宝中三条铁路干线之枢纽,力扼川陕、西宝、宝天、宝平四大公路之要冲,是西通陕、甘、青、宁,南达川、渝、巴、蜀的咽喉要地,自古即为关中西陲之重镇,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物流商贸发达,工业体系完备。辖区总面积329平方公里,总人口37.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55万。辖237个街道办事处,103个村民委员会,51个社区居委会。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6.54亿元,同比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42万元,同比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51元,较上年增加8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较上年增加314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区呈现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金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96.54

 

  15.3%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0.81

 

  4.0%

 

       第二产业

 

  亿元

 

  63.59

 

  17.8%

 

        其中:工业

 

  亿元

 

  55.66

 

  18%

 

       第三产业

 

  亿元

 

  32.14

 

  10.9%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属)

 

  亿元

 

  11.83

 

  48

 

    其中:国有经济投资

 

  亿元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8642

 

  24.6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 

  为100

 

  102

 

  2.00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8

 

  15.4

 

  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9451

 

  10

 

  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800.38

 

  12.6

 

  八、就业和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7.18

   

   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0831

   

   3.城镇登记失业率

 

  

 

  3.79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1.63

 

   

  【全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年初共确定102个区级重点产业化项目和28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合同引资19.6亿元,到位资金9.8亿元。年底,投资7200万元的国贸购物中心项目、投资2560万元的宝鸡烟草分拣中心项目、投资5700万元的华辰朝阳小区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完成宝鸡亚太学院新校区、宝鸡光达石油钻采机械、华亭煤业集团地砖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加大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结合“绿色宝鸡”创建活动,以“突破金河乡,绿化大北坡”为重点,实施“金河绿化走廊”、“市区北坡绿化屏障”、“公路铁路沿线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河道绿化治理”、“绿色家园工程”等六大版块建设工程。全年完成绿化长度90.1公里,绿化面积164.6公顷,栽植各类树木54.63万株。二是抓好道路建设。对36条道路列入改造计划,投入资金8200多万元,至年底已改造完工24条,其余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坚持道路改造与绿化美化同步,共绿化道路7条。三是加快北坡搬迁建设。摩天院同心小区建设已拆迁302户,占需拆迁总数的99%。新建的一期10栋楼中8号楼已封顶,1——7号楼已全部拆迁完毕,正在进行建设,10号楼正在拆迁中;村民搬迁一期工程已开工60户。四是“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联盟村“城中村”改造的“四个转变”工作已基本结束,联盟花园建设已拆除2000平方米,开工建设3.6万平方米。代家湾“城中村”改造方案已经市旧城改造领导小组批准。五是认真进行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共拆迁铁路沿线企业单位12户,拆迁面积15000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50000余株,建成绿地60000平方米。六是全力启动引渭渠综合整治工作。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引渭渠综合整治方案及绿化方案,编制引渭渠市区段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并成立引渭渠综合整治指挥部,制订了一期拆迁方案,引渭渠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铺开。七是启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制定出21个首批创建单位和2个雨水利用工程单位的创建方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6年,金台区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召开全区科学技术大会,实施区级科技进步项目8个,第四次荣获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有关优惠政策,全力做好学杂费、寄宿费减免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助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19万元,完成硖石一中教学楼、金河中学公寓楼等五处基础设施改建,农村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投资150万元,加强区属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全年新增病床90余张,努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0.74%,农村群众因病致贫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千人百日华佗行动”,医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3‰之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84%,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开展以社区服务为重点的家政、维修、物业、救助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享受服务的居民达10157户,社区管理迈上新台阶。认真落实优抚、双拥、救济救灾和低保资金发放政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发放各类社保资金1250多万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岗位10831人,帮助5056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劳务输出20207人。 

  【工业发展潜力增大】 以福临堡工业基地和金河工业基地建设为平台,打造金台装备制造业品牌,“一区两基地”(蟠龙行区、福临堡工业基地、金河工业基地)发展初具规模。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道路、供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两大工业基地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宝鸡光达石油钻采机械、宝鸡畅丰轿车生产、宝鸡忠诚机床铸造等9个工业项目已正式进入基地发展。全年两大基地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581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610万元,实现技工贸收入15.5亿元,上缴财政利税3000万元,龙钢45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建成投产,带线两用复合生产线成为全国首创。 

  【扶持工业企业做优做强】 2006年,重点支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集团做优做强,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专、精、强”优势的大型企业。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石油钻采设备的龙头企业。区上紧紧围绕这一优势产业,强化服务,积极引导,延长产业链,使全区石油钻采产业链延长到15家企业,年产值突破数亿元。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宝鸡石油机械、宝鸡机床、合力叉车、德瑞有色金属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加工产业集群,以东岭锌制品、龙钢轧钢为重点的金属冶炼及加工产业集群,以宝烟、得力康乳业、辰济药业、冠友蜂产品为骨干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136.8亿元。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2006年,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8个分类规划,确定了1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20个区级特色化发展重点村,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全年投资1399万元,新修通村砂石路、水泥路59条。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兴修农村水利设施17处,解决7541人的饮水困难,并配合电信部门解决8个村的通讯问题,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以“城中村”商贸服务、近郊旅游观光、远郊特色种养为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进行特色村建设。马家塬村被命名为无公害葡萄生产园,杨家槽村被命名为优质苹果生产园,新建成葛河蛋鸡养殖示范园区、五七村小麦良种繁育科技园区和硖石陵西村秦川肉牛生产园区等特色农业基地,确定陵玉核桃示范园、索家村养兔基地、龙丰杂果、金河养鸡示范园等25个科技园区,使农产品特色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个重要环节上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完成贺家渠二、四、五组的人畜饮水项目建设和五七村105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全年输出农村劳动力1.8万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318人,1916人脱贫。2006年,全区粮食总产2.97万吨,蔬菜总产1.2万吨,果品总产量3077万吨,肉类总产3900吨,奶类产量6700吨,禽蛋产量1500吨,食用菌产量120万袋。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2006年,通过调查摸底,确定联盟、红硖、北社、宝陵、牛氏庙等五个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从区级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长期驻村指导。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发展北社、杨家槽等特色产业重点村20个。并在全区广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活动,帮扶900个农业科技户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个,建成优质小麦繁育基地和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重点扶持得力康、冠友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努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4万人,新增劳务输出人员1.89万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实施“绿色宝鸡”创建活动,栽植各类苗木54.6万株,完成退耕还林433公顷,荒山造林200公顷,三北四期造林200公顷。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广泛开展社会扶贫活动,全面完成贺家渠、大柳树两个扶贫重点村的人畜饮水、道路建设任务,并相继建成五七、陵辉两个移民新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宝陵、宝蟠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新修通村水泥路、砂石路107公里,完成通达工程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3平方公里,建成基本农田240公顷,解决了17个村组7541人的饮水困难。 

  【农业发展呈现新格局】 根据全区农村现状提出发展新思路,在城区,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联盟村首期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旧村庄改造,工农村、团结村、东仁堡地区的“城中村”规划正在运筹之中;在近郊农村,大力发展以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积极探索“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构筑近郊农业发展新格局,涌现出马家塬、北社村等一批民俗专业村和特色农业示范村;在远郊农村,把扶贫开发作为重点,以硖石乡为突破口,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帮扶济困工作。共投资40多万元进行大柳树村和贺家渠两个扶贫重点村建设,搬迁五七村和陵辉村60户村民,建成一批扶贫重点工程。同时,还开展以“百村战百天,家园靓容颜”为主题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村水泥路、砂石路32.8公里,建成人畜饮水项目12个,解决了3878人的饮水问题,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加快特色农村建设】 2006年,全市“城中村”改革试点村——联盟村已完成村民户口“农转非”和组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村级资产清产核资接近尾声,旧村改造已开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至年底,全区新修乡村道路近百公里,投资1285.3万元,建成人畜饮水工程45处,解决了2.2万人饮水困难;同时,实施以“城中村”商贸服务、近郊休闲观光、远郊特色种养业为主的“一带三区”发展规划,努力建设西起硖石乡林家村,东至陈仓镇南坡村,北沿金陵河至群众路八里村,全长22.5公里的金台特色农业开发带。积极发展胜利塬观光农业区、蟠龙塬体验农业区、六川河休闲农业区。全区共发展“农家乐”、“鱼家乐”旅游接待专业村3194户。 

  【蟠龙镇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 2006年,远离市区的古老村镇蟠龙镇,采取多种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项目建设快速发展。其中,投资1500万元的“金台区青少年德育实践基地”正在加速建设,投资2400万元的陕西亚太学院新校区建设已开工,宝蟠公路改造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镇区街道拓宽改造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同时,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使全镇产业由城郊型向城市型转变,农业经营由粗放型向规模板块型转变,农业投资由依靠原始积累向依靠工商资本转变,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至年底已建起无公害大棚蔬菜示范基地2个,农业观光园1个,养殖基地4个,基地连接带动农户3000多户,种养殖经营人员达6000多人,成为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乡镇之一。全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11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8元,分别较上年增加10.4%13% 

  【硖石乡政企联手发展中蜂养殖】 2006年,区农业局邀请陕西省蜂业协会在硖石乡大柳树村举办中蜂养殖培训会,进行科学饲养。先后有3个村组60多人参加培训。同时,宝鸡市冠友蜂产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硖石乡建立中蜂养殖基地,冠友负责收购蜂产品,实行训、产、购、销一条龙。首期扶持发展10户,每年自繁10群蜜蜂,三年示范推广到100户,达到新法活框饲养中蜂1000群。按每年每群增收蜂蜡l公斤18元,新分蜜蜂150元,增收蜂蜜20公斤120元计算,全示范区年可为养殖户增收18.8万元。 

  【联盟村将变“花园村”】 金台区联盟村地处市区上马营,属于城中村,2006年该村结合“城中村”改造,对村容村貌和村民住宅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改造后的800多户近3000名村民成为村里股东,村组将变社区,村民将变成市民。10月,村里计划总投资3亿元,首期已投资一千万元进行旧村庄改造。在14公顷旧庄基地上,将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29栋高层建筑,其中两栋高达32层,且配套设施完善,周边建有5.3公顷绿地,拥有足球场和2000平方米休闲广场,可入住居民2500余户。工程竣工后,联盟村将变成宝鸡市颇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社区。 

  【三星村人喝上自来水】 三星村地处金台区硖石乡偏远山区,有10个村民小组972口人,分散居住在一沟两坡三道梁上吃水十分困难。2006年,区水利局、计经局负责人多次到村现场了解情况,勘察水源地,因地制宜制定供水工程方案,投资3万元,投劳800多个。经两个月紧张施工,至920日,共修造蓄水池两个,埋设管网3100多米,建成4个自来水供水点。 

  【沼气走进闫家村】 2006年初秋,地处市区北部蟠龙塬上的金台区蟠龙镇闫家村告别“家家做饭冒炊烟,既脏又黑还费柴”的历史,全部用上干净清洁的沼气能源。这个村有4个村民小组2321031口人。在区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将改圈、改厕、改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党员群众改厕80多个,建成沼气池40多座,正在建设的沼气池有150多座。通过沼液喂养家畜、沼渣施肥农田,种植养殖互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招商洽谈引进巨资】  2006年9月8,金台区在“丙戌年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暨招商洽谈会”举行专场签约仪式,签订引资合同14项,引资18.08亿元,使金台区在整个盛会期间的招商项目达到17项,引资额达21.68亿元。市委书记姚引良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为迎接这次盛会,金台区先后筛选出30多个有潜力、投资价值高的项目。在这次专场签约仪式之前,区委、区政府又邀请参会的近百名客商一起座谈,向他们介绍金台区的投资前景,推介有关精品项目。在这次签约的14个项目中,既有城区建设项目,又有工业生产、教育设施和商贸物流等项目,涉及多种领域。其中最大的项目是东岭“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额达10亿元;工业生产项目中最大的是惠昌5万吨铸造生产线项目,投资为1.5亿元。在此之前,全区还有三个项目参加了市上组织的集中签约,引资3.6亿元。 

  【北坡搬迁工程——新福园小区开工建设】 2006331日上午,宝鸡市十大园林式居住小区中规模最大、容纳居民最多的示范性住宅小区——新福园小区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市区北坡属严重滑坡地带,是全省重点监控地区。为从根本上防治北坡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去年,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以人为本,作出对北坡近4000户居民实施搬迁的决策。此次开工建设的新福园小区是继姜河花园小区、西府民俗大观园和摩天院同心园小区之后,为落实这一重大决策而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占地86.7公顷,建设规模130万平方米,建成后不但能满足北坡搬迁居民需求,还能为7000多户2万余市民解决住房问题。 

  【整治铁路沿线脏乱差】 2006年,金台区加大对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以铁路沿线拆迁改造为契机,进行全方位的绿化建设和美化提高工作,对贯穿区内铁路沿线北侧20米范围内的12户企业进行搬迁拆除,协助市上建成绿化带60000平方米,实施道路硬化5000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50000余株,彻底改变了铁路沿线矮旧房棚遍布和脏乱差的面貌。 

  【和谐社区建设】 2006年,金台区在社区建设中把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灵魂,按照“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要求,狠抓社区服务,使社区工作实现由行政事务向社区服务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全年共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12期,培训社区干部600余人次,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2万余户居民和200余名社区干部印发了《市民素质教育画本》和《社区工作人员必读》2万余册。同时,全区社区还成立各种协会、中介和社区志愿者等服务组织60余个,搭建起社区服务的平台。全年相继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调解纠纷服务和社区医疗救助服务等项目20余种,建立服务网点500余个,服务居民群众4万余人次,使群众有小困难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所有社区都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和各种文艺组织,保证了街道每月有大活动,社区每周有小活动。福临堡社区百人合唱团、曙光路东社区舞蹈队和曙光路西社区腰鼓队等社区文艺团体,在各类文体比赛中屡屡获奖,已成为全市社区文化品牌。 

  【金大堡挖出56枚炮弹】 20061111日上午1001分,陈仓镇金星村一施工工地挖出一堆炮弹,约有30多枚。公安部门立即赶到现场划定警戒线,了解详细情况,并用金属探测仪探测炮弹区范围。惊现炮弹的地点在市区店子街桥头向北100多米处,相距不到10米就是国家二级公路北环路,周围有近千名群众居住。中午11时,防暴专家赶到现场。进行仔细勘验和鉴定,确定这些炮弹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使用的80榴弹炮炮弹。炮弹大多无引信,已没有杀伤力,但少数炮弹引信完好,仍不排除爆炸的可能。下午430分这些炮弹被运到指定爆破场的大坑中,用20多公斤炸药成功引爆。 

  【北首岭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9月,北首岭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标志着作为宝鸡市唯一开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北首岭,在展示宝鸡璀璨的史前文明中将发挥独特作用。北首岭遗址位于金台区内金陵河西岸台地上,是一处保存较好,内涵丰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距今约7100年,比半坡遗址约早400年,是人类早期文明生活的见证。1958年至197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对遗址进行了7次发掘。发掘面积达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50座,灰坑75个,陶窑4座,墓葬500余座。出土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文物6000余件。为保护这一重要古文化遗址,1957年省政府将北首岭遗址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成立北首岭文物管理所并对外开放,19955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7月更名为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 

  【大唐秦王陵荣获“中国魅力景区”称号】 大唐秦王陵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北边陵塬顶部飞机场西侧,始建于公元907年,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朝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妻子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的合葬墓,因李茂贞在后唐被封为秦王,故称秦王陵。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包括墓道、一号地宫、二号地宫和地上陵园建筑等。还有保存完整,且我国发现最早的仿木砖砌端门、瓷器、铜器、铁器等700余件珍贵文物和唐代大型石雕,再现了唐代独特的文化风采。2006年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旅游品牌风云榜”颁奖大会上,宝鸡市大唐秦王陵一举荣获“中国魅力景区”和“大唐奇掘第一王陵”称号。 

  (刘建高)

金台区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区委书记 孙惜玲 

  副书记 杨文海(调离)  武 军 

  李兴安 马保民(调离) 

  王宝莉 雪银堂(调离)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惜玲 

  副主任 王明理 杨天明(渭滨区籍)

  苏西润 王芳兰(女) 

  区      长 杨文海(调离) 武 军 

  副区长郝晋升(调离) 冯爱志 

  王 金(调离) 

  杨天明(陈仓区籍

  和惠敏 张 宇 王雪峰 

  杨明宽 寇广潮 杨卫红 

  区政协主席 杨振龙 

  副主席 王 晨 刘岁虎 兰福俊 

  张守国 

  ——————————————————————

渭  滨  

  —————————————————————— 

  【概况】  渭滨区位于关中西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西与陈仓区接壤,南与凤县、太白交界,北与金台区毗邻。地处宝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省会西安173公里。辖515个街道办事处,104个村民委员会,57个居民委员会。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39.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06万人。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宝成、宝中铁路纵贯南北,310国道、西宝高速和西宝南线穿境而过,为第二座国际通道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渭滨区人杰地灵,群英荟翠。炎帝神农氏生于境内蒙峪;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蜀相诸葛亮伐魏出散关围陈仓;吴、吴兄弟与金兀术大战和尚原;明末李自成出散关一夜尽杀“安插官”;涌现出全国劳模孙凤莲、吴国安、徐松青、王大中、李青云、周连山、秦宝英。境内以姜城堡为中心,东起姬家店,西到晁峪村,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遗址达67处。发掘西周墓葬27处,车马坑6处。全区出土文物2636件。记载西周矢人划田给贵族散氏所订契约的散氏盘,为稀世珍品;为秦国君畋猎刻诗记功的石鼓,更是罕世瑰宝。渭滨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壮丽。拜炎帝祠、神农庙和九龙泉,穿大散关,眺望云盖寺下的“瀑泉飞帛”,便是“秦山叠障”和嘉陵江源头。过石鼓寺遗址,经古战场苟家滩,只见“鸡峰插云”,让人联想起“鸡鸣之瑞”的典故和宝鸡之名的由来。穿“神农门”,过神农坑、圣母殿,登炎帝陵,伫立陵前,对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攀巍峨高耸的天台山,谒拜三寝殿、神农骨台,游“天台莲座”,访林陵、嘉陵、蟠冢,寻根问祖,再铸华夏之辉煌。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68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名列全市第一;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53亿元,增长32.6%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338万元,同比增长16.19%;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8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区招商引资落实合同62个,实现合同引资额25.0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同比增长10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40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3109.2元,同比增长10.4%。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一举成功,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受到国家计生委表彰;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省级教育强区创建稳步实施,教育质量继续在全市领先。 

  2006年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20.68

 

  15.8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36

 

  3.2

 

       第二产业

 

  亿元

 

  77.53

 

  18.8

 

       第三产业

 

  亿元

 

  41.79

 

  11.0

 

  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5257

 

  32.6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11338

 

  16.19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 

  为100

 

  101.6

 

  1.6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072

 

  17.4

 

  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9451

 

  10.0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

 

  

 

  3109.2

 

  10.4

 

  八、就业和社会保障

       

   1、城镇新就业人数

 

  

 

  10644

   

   2、新增劳务输出人数

 

  

 

  46116

   

   3、城镇居民享受低保

 

  /

 

  5120/

  12360

   

   4、农村享受低保

 

  /

 

  589/

  1517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3.93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0.68亿元,同比增长15.8%(可比价),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5.3%,增速名列全市第一,高出全市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53亿元,同比增长18.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79亿元,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164.23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172 元。 

  【财政收入状况良好】 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11338万元,同比增长16.19%。其中工商各税10447 万元,增长13.18%;契税及耕地占用税33万元,下降5.71%;企业所得税481万元,增长83.59%;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960 万元,增长52.38%;教育费附加 1337万元,增长55.28%。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上级专款) 24124万元,增长33.81%,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190万元,增长39.7%;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 1257万元,增长35.16%;工交流通及税务统计财政审计等部门事业费1797万元,增长27.27%;城市维护费2370 万元,增长14.11%;文体广播教育卫生事业费9116万元,增长27.23% 

  【市场物价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较大,分别比上年上涨4%6.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 

  【就业形势稳定】 区属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年末从业人员7078人,同比增长2.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处于计划调控目标之内。全年安置城镇就业人数10644人,新增劳务输出人数46116人。 

  【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 200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牧业产值8936万元,同比增长12%。粮食总产量32191吨,比上年减产4.7%,夏粮产量19439吨,秋粮产量12752吨。油料产量712吨,水果总产19088吨,增长5%。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农业用地减少,种植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面积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420公顷,比上年减少44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72公顷,减少23公顷;水果面积898公顷,减少1847亩;蔬菜种植面积1710公顷,增加635公顷。 

  【“绿色宝鸡”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1179万元,增长32.5%;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47公顷,飞播造林0.26万公顷。在创建“绿色宝鸡”活动中,栽植苗木140万株,全区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全区绿化各类公路、铁路、河流、渠道、重点台塬坡面124.5公里。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区属4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8249万元,增长10.8%。实现销售收入127306万元,增长37.6%,年销率为99%。实现利润4571万元,增长29%,应缴增值税3522万元,增长105.8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1.5%,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4%;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83次,同比加快了0.9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4%,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7361/人,同比提高7850/人。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9.67亿元,实现增加值52.81亿元,增长24.7%。辖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53 亿元,同比增长8.6%。资持等级在四级及以上的企业达到26户。 

  【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 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5257万元,增长3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08407万元,增长29.8%。从投资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89万元,增长1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8304万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414万元,增长14.2%。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03.7 亿元,同比增长44.8% 

  【重点项目支撑作用强劲】 2006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84221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73.1%,对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全年完成投资较大的重点项目(单位):中石油宝鸡分公司完成投资5000万元,宝鸡中立石油化工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6000万元,宝鸡忠诚钣金公司完成投资2200万元,宝鸡瑞力德公司完成投资2560万元,宝鸡嘉垄国际商城完成投资2700万元,宝鸡华西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2500万元,聚丰“天下汇”商场完成投资9000万元,宝鸡市鑫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完成投资2500万元。全年投资2892万元,硬化农村道路113.5公里,建成人饮工程5处,完成水利工程改造9处,58个扶贫开发项目基本完成。 

  【商业、旅游市场繁荣活跃】 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772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6010万元,同比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74761万元,同比增长29.7%。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91.8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7.38亿元,同比增长 18.3%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 投入2193万元,完成20所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建成新晁峪中学、长岭子校新教学楼,完成渭滨中学等4个校园网建设,建配农村中小学微机室50个。2006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412人,在校生8731人。普通高中招生4982人,在校生14287人;初中招生5319人,在校生15712人;小学招生4492人,在校生28858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0835人。全区共建成省级标准化中学4所,省级示范中小学6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所。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全区共编制科技进步计划项目16项,投入科技三项费206万元。申报省级科技计划2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6项。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利申请量49件,授权86件。区属民营科技企业达到65户,全年开发新产品12项,成果转化与推广8项,引进新技术10项,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社区服务中心)48个,其中医院28所,乡镇卫生院8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2所。其他卫生机构1所。医院床位数达到2921张,卫生技术人员2707人,其中执业医师898人,执业助理医师109人,注册护士1011人。儿童“四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6.5%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6.6%,三针全程率 80.5% 

  【体育工作呈现新气象】 全区体育组织和活动点达到77个,加大了社会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培训力度,新培训合格人数100余人。全年共向省市直训单位输送苗子30余人。在市“希望之星”运动会上,我区以860分的良好成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78枚,荣居奖牌榜首。 

  【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完成19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新栽、补栽行道树253株,栽植各类灌木6850株,姜炎文化广场建设,完成投资1300万元。全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区内无劣五类水质。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三级以上的天数为305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3.6%。年末全区人口为404729人,其中农业人口114114人,非农业人口290615人。人口出生率7.64‰ ,死亡率3.71 ‰,自然增长率3.9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同比增长10.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40元,增长12.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418万元,同比增长18.8%,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6541元,同比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3109.2元,比上年增加291.5元,同比增长10.4%。全区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512012360人,月发放低保金95.2万元,人均月补差标准78元。农村低保5891517人,已兑现全部保障金24万元。 

  【招商引资结硕果】 2006年以来,渭滨区在加快工业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完善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客商投资发展。该区2006年签约项目已达62个,完成招商引资23.86亿元,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了活力。截至年底,姜谭科技工业基地共有企业27户,已建成投产14户,形成了新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疗用品制造、纺机、服装为主的工业体系;石鼓工业基地已入驻24户企业,以机械加工、制造、电子和高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总投资8000余万元,年产值过亿元。 

  【中小企业有了“娘家”】 截至年底,渭滨区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708户,注册资本达到2.33亿元,从业人员11785人。2006年,全区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15.7%;企业实现利润2.73亿元,上缴税金7063万元。为了切实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200726日,渭滨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挂牌成立。 

  500名农民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2006年,渭滨区把劳务输出目标任务列入全区八大经济指标,区劳动局、各乡镇逐村、逐户建立了劳动力台账,并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先后在八鱼镇、马营镇、高家镇、晁峪乡开展免费培训。同时,区上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极大地促进了劳务输出力度。据统计,全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4.6万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2.7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2%。为了进一步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服务,区上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能力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20061225日,区上在相家庄、新开路社区、火锅城、神农镇开设了四个考点,就农民工从事的室内瓷砖铺贴、墙地面抹灰、混凝土振捣、砌筑砖墙、火锅制作、小食品制作、服装缝纫等21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考核,500名农民工参加了考核。 

  【减免学杂费500多万元】 自2006年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以来,渭滨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平稳顺利,2006年共免除学生各种费用达500多万元。春、秋两季开学共为全区农村学生以及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城镇16806名学生免除杂费378万元;为4392名农村学生免除课本费34.8322 万元;为447名农村学校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6.092 万元;为2027名城市低保户学生免除杂费54.4万元,免除课本费20.8万元。为使困难家庭的学生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区教育局在连续七年筹资2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基础上,继续筹资31800元对全区159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 

  【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改善】 渭滨区先后投资600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校舍扩宽改造和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逐步做到了城区学校标准化,农村学校楼房化,教学工作现代化。全区共有114所中小学,城乡学生各占一半。为了加大教育投入,区上近年来先后实施了11个建设项目。他们针对繁华的经二路一条街学生入学难的问题,重点对城区一所高中、两所初中,、三所小学进行了扩宽改造。为一些学校修建了学生公寓楼,增加了教学楼和标准化塑胶运动场等,为两所学校修建了图书实验楼,增加了教学班。在农村,先后投资新建了15所市级农村小学,使全区市级农村示范小学达到42所,占到全区农村小学总数的58%。同时,创建了两个市级教育强镇和一个省级教育强镇。对32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了全面维修和改造,使农村学校全部实现了楼房化。同时,投资千万元,建配多媒体教室80个,使全区计算机配备率达75%以上。现在,城区中小学全部配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使全区教育环境大为改善。 

  【寺沟岭村500余名群众告别吃水难】 渭滨区高家镇寺沟岭村属于后山村,125516口人分散居住在山梁和半山坡,全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地理条件的先天不足使村民面临“吃水难、行路难、磨面难、看病难、上学难、庄基规划难”等“六难”问题。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区民政局派出年轻干部王懿斌驻村开展工作。王懿斌进村后,千方百计从上级部门争取到25万元国家扶贫资金,对4.5公里山路进行了改造,修建了3处人畜饮水工程,使500多名村民告别了行路难和吃水难的困扰。 

  【渭滨10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610月下旬,渭滨区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为了加快筹资速度,区政府制订了《渭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和筹资具体办法,并与6个镇(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使全区农民参合的积极性高涨。该区塔稍村、巨家村、孔家庄等8个村参合率达到了100%。目前,全区参合农民达到10.2万人,筹资超过103.6 万元,加上由区民政局负担的1500多名低保户,参合农民占到全区农业人口的91.3%。从200711日零时开始,参合农民看病住院的部分医疗费就可以得到报销。 

  【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 在加强社区建设活动中,全区社区先后举办了健身气功培训班、摄影技能知识培训、社区服务知识大赛等活动,各社区普遍开展了专业计生宣传、业余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比赛、秧歌大赛、中老年知识讲座等活动。渭工路社区等每月活动达到10次以上,其他社区每月都在5次以上。按照特色示范区的标准要求,区上投资2万余元,对25个板块型社区进行了“六统一”规范建设,使党建工作、居民自治、为民服务、学习教育等达到了创建要求。新开路社区的“一厅式”办公建设模式,成为全市社区建设的新亮点;渭工路社区在服务上做文章,成立了“社区水电维修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科普宣传队”等组织,成为全市便民服务家庭的典型;经一路社区、火炬路社区开展的居民养老服务试点全面展开。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区各社区兴办各类服务项目523个,开展各种类型活动384次,这是渭滨区开展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为居民带来的实惠。 

  【最后5户村民告别煤油灯】 渭滨区晁峪乡槐树岭村6组,有5户村民居住在西部深山区,这里地势险要,道路崎岖,一直未通上电,用电成为5户村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户户通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一项“民心工程”。渭滨区委、区政府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与本市区供电分局密切合作,做好工程实施方案和工程项目计划。此项工程总投资8万元,资金由企业和电力职工捐赠,产权无偿移交村民。2006年夏天,施工人员冒着酷暑将材料和设备人背肩扛到山上,区上在征地、青苗赔偿金等方面全部给予减免,保证了工程胜利进行。 

  【旭光村志出版】 由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村民自编的《旭光村志》,在渭滨区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经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审定后正式出版。旭光村曾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反治天下、发展生产、扎营屯兵”之地,目前有6个村民小组,3100余口人。为了向世人展示旭光村的崭新面貌,从20048月起,村委会成立了编纂小组,历时三年,数易其稿,编成了40余万字的《旭光村志》。该志记载重点以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为主,言简意赅,图文并茂,记录了旭光村村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经历。 

  【八鱼镇360名失地农民被聘用】 20061014日,区劳动就业管理处在八鱼镇范家崖村举行的“渭滨区失地农民免费培训技能展示暨招聘大会”上,结束培训的360名八鱼镇失地农民展示才艺后,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他们现场颁发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首批360名学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被来自省内外的用工单位现场聘用。当日,宝鸡市首家“失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八鱼镇范家崖村揭牌。 

  【市南山绿化委揭牌】 宝鸡市南山绿化建设委员会于200611月揭牌行使职能。南山绿化建设委员会隶属渭滨区管辖,是宝鸡市创建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渭滨区境内马尾河以西、宝鸡峡大坝以东、曲线长度27公里的南山台原区域内的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组织管理、城市次干道、背街小巷和社区的绿化工作。据悉,南山绿化委筹备处1012日成立以业,已对南山绿化进行了初步调查,对渭滨区次干道、背街小巷的绿化进行了彻底调查,并实施了渭滨区绿化改革方案,对南山范围内的符家村南坡和凉泉村的隆兴寺至朝阳洞段南坡进行重点开放式公园设计,完成了与市区园林环卫局关于18条主干道和4处绿地及60多条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交接工作。

  (李书贵)

渭滨区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区委书记 郭社荣(20067月离任)

         周 义(20067月任职) 

  副书记 郝晋升(20067月任职)

      陈增光(20067月离任)

      柏连奎(20069月离任)

      闫小明(20069月离任)

      苏国宝(200610月任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社荣(20067月离任)

           陈增光(20071月任职) 

  副主任 卢海水 关文科 雒占吾

      段天宝(200611月离任) 

  代区长 郝晋升(20067月任职) 

  区      长 郝晋升(20071月任职) 

  副区长 张德科(200611月任职)

      张万民(20069月任职)

      侯蔻绵 杨宏科 戴光发

      胡立群(20063月任职)

      王爱国(20069月任职)

      张宝群(200611月任职)

      林义武

      苏国宝(200611月离任)

      张辉(20069月离任)

      冯爱志(20069月离任) 

  区政协主席 刘德明 

  副主席 赵迪民 曹天武

      郑志海(200612月离任) 

  ——————————————————————

陈  仓  

  —————————————————————— 

  【概况】 陈仓区历史悠久,是“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黄帝所都”之地。夏商时,为雍州域;商末,虢镇为周文王母弟虢叔之封地,史称西虢;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灭西虢、设虢县;公元前361年秦孝公设陈仓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因闻陈仓山有“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县;2003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陕西省宝鸡县,设立宝鸡市陈仓区。辖171乡,33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60.86万。全区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耕地4.45万公顷。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西宝高速公路及西宝南、中、北三条公路穿境而过,为第二座国际通道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是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主体层。

    陈仓区人杰地灵。商末姜子牙隐居垂钓;秦末韩信暗渡陈仓;唐代杨炎创立“两税法”;南宋吴兄弟十年抗金;清朝党崇雅官居辅相;中共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南京、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共和国上将史玉孝;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炮兵部副政委刘鸿益;统战部副秘书长兼干部局局长李生玉等为家乡增色添彩,赢得了荣誉。

    陈仓区文物古迹甚多。全区出土文物2375件,重点文物保护点175处。虢季子白盘、何尊、散氏盘、秦编钟为罕世瑰宝。先秦石鼓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刻石文字大篆的唯一真迹。游3A级景区钓鱼台,可寻访姜子牙隐居垂钓之故地,重温封神演义的历史;登西镇吴山,能俯瞰金陵山川之秀丽,领悟康熙御笔“五峰挺秀”之真谛;去灵宝峡观光,雪山洞度假,安平沟休闲,龙腾水上乐园游船,可尽览陈仓山水之壮丽。

    2006年,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建设和谐奋进新陈仓的宏伟目标,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同比增长29.4%;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3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1万元,同比增长26.4%;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比上年净增386元,同比增长1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971元,同比增长21%。再次荣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区)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区称号。  

  2006年陈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0.66

 

  15.8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7.72

 

  10.4

 

       第二产业

 

  亿元

 

  34.62

 

  17.4

 

       第三产业

 

  亿元

 

  18.32

 

  15.0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3.8

 

  29.4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1.11

 

  26.4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2

 

  23

 

  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7971

 

  21

 

  六、农民人均纯收入

 

  

 

  2910

 

  15.3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1.87

   

   

  【工业强区建设步伐加快】 支持驻区企业做大做强。法士特锻造基地、5万吨纯生啤酒、3万吨酒精、重车柴油机、数控磨床等重点技改项目顺利建成。宝鸡法士特齿轮公司纳税过亿元,北方动力、宝光电工、新荣化工等企业效益全面提升。区属企业改组改造步伐加快,民营经济日趋活跃,育才玻璃、毅武面粉、昌新布业、彩虹科技等民营企业迅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3.05亿元,增长23.1%。科技工业示范园建设取得新突破,新修了南北主干道和西秦路,拓宽改造了虢蔡路园区段。配套完善了供排水、供电、绿化、亮化设施。天香食品、绿原乳业、义升石油机械等14个项目入园发展,总投资3.64亿元,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全区工业总产值106.5亿元,增长18.6%。 

  【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1314万元。粮果菜畜五大产业带快速发展,惠民乳品、祥和面粉、田犇肉牛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粮食总产26.1万吨,增产11%,新栽果园2086.7公顷,种植蔬菜6066.7公顷。渭河南畜牧产业化示范区建成奶牛养殖小区15个,奶牛存栏2.38万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新修“四田”280公顷,平整土地26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200公顷。实现农业总产值13.78亿元,增长10.5%,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5.4%。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配送中心1个,新发展农家店125个,受到商务部表彰。老实人超市、彩虹商务会所、天美汇服装城建成营运,法士特集贸市场搬迁工程顺利竣工,佳苑财富街、华誉优钢项目进展顺利。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23.0%。完成钓鱼台景区总体规划,安平沟开发启动实施。全年共接待游客105.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9.9%。房地产业增势强劲,建成经济适用房13.87万平方米。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15%。 

  【城市化建设加快】 占地10.5公顷的陈仓苑建成,农业综合信息大楼、新时代花园高层住宅楼顺利封顶。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良好。宝天高速公路、新滨河南路、蔡阳渭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宝鸡高新三期征地基本完成。环卫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展良好,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虢镇政府迁入新址,千河镇、坪头镇政府整体改造启动实施。“绿色宝鸡”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建立了虢镇北坡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成北门景观林带、周原大道、蔡阳路、渭北环线绿色通道、周原镇绿地系统、党家堡村绿色家园等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绿化示范工程,完成投资1987万元,绿化里程151公里,绿化面积24466.7公顷,植树366万株。 

  【开展投资环境整治活动】 落实投资环境保障责任,开展千人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参加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西洽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组织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引进项目74个,合同引资18.6亿元,到位资金10.95亿元。5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亿元,啤酒瓶生产线、液态奶加工、城区电网改造等19个项目建成投用或完成当年工作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同比增长29.4%。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参合群众报销住院医药费995万元。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599万元,补助贫困生寄宿制生活费180.2万元,免费提供281.2万元教科书。为城市低保户子女补助生活费、书费、杂费38.4万元。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问题、新建通村水泥路203公里、砂石路259公里,建设里程达到以前年度的十倍以上。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7处,解决了1.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偏远山区最后68户无电户全部用上了电。解决群众就业难、生活难问题,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组织劳务输出12.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发放城市低保金1460万元,农村低保金138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突破西山战略”取得成效】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完成产业造林9133.3公顷,发展产业重点村40个,建百亩以上示范园57个。实施移民搬迁13686282人,川塬10镇接收西山移民6672768人。新建和改造镇村公路227公里,新建桥梁16座。54所寄宿制学校全面开工建设,公开招聘教师100名。完成1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实现1.6万人脱贫目标,西部山区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完成职教中心与周原职中整合,撤并中小学校12所。改造危漏校舍5.0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磻溪镇创建省级教育强镇、职教中心创建省级重点职中顺利通过验收。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得到加强,西山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成投用。民间社火入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荣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殊荣。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深入,低生育水平得到了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1.87%。双拥优抚工作得到加强,创建双拥模范县区实现“五连冠”。 

  【财政收入突破亿元】 2006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1亿元。不断加大与驻区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协作,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全年贷款余额23.2亿元,较年初增加1.1亿元。 

  【审结刑事案件200件】 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创建“平安陈仓”。全年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00287人,发生法律效力的有罪判决216人。依法严惩爆炸、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重伤害和盗窃、抢夺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案件116181人,及时审结组织利用“法轮功”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案件11人。依法惩处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1011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80万余元。严格执行了有关司法解释,对青少年犯罪和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罪犯,依法从轻减轻处罚,体现罪当其罪,全年共依法从轻、减轻处罚47人。 

  【依法公正审理民事、行政案件】 全年共受理各类民事商事案件1023件,审结999件,诉讼标的额1830万元。依法审理金融机构借贷案件60件,基金会、金河农协和信用社清收案件65件,诉讼标算的636万元。审理非公有制企业纠纷案件31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利益。审结婚姻家庭、继承、劳动争议、拆迁安置纠纷案件507件、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168件、所有权纠纷案件37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结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等涉农案件19件。全年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8件,审结8件,执结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7件,促进了行政权、司法权的依法行使和官民关系的和谐。 

  【破获飞车抢劫恶性案件】 37日、44日,在陈仓区阳平镇、虢镇连发两起在银行跟踪取款人,然后进行飞车抢劫的恶性案件,两名受害妇女被歹徒致伤,其所携带的共计30万元巨款被抢劫。案件发生后,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公安机关尽快破案。陈仓公安分局在市公安局统一指挥下,集中40余名警力突击侦破,专案民警辗转4省,行程2万余公里,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1名,追缴部分赃款赃物。经审查,破获了涉及4省,包括陈仓区“3·7”、“4·4”及周边县区的系列抢劫、抢夺案件30余起,涉案价值达80余万元。 

  【破获8·14绑架杀人案】 814日下午,虢镇西堡村三组村民王学兵2岁半的儿子王家乐在家门口失踪,当晚发现敲诈信。接到报警,陈仓公安分局迅速调集民警开展秘密侦查。815日早,群众在菜地发现一编织袋,内装失踪男孩王家乐的尸体。公安分局抽调30余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开展细致的调查摸排。经过40多天工作,专案组确定的作案嫌疑人均被排除,案件侦破陷入僵局。区委、区政府领导要求尽快破案。专案组顶着舆论压力认真分析案情,认为受害人斜对门的董文芳(女,21岁,虢镇西堡四组村民)嫌疑重大。200512月至20063月间,专案组赴京对在北京昌平打工的董文芳进行“触动式”调查询问,未有进展。20068月初,在获取部分证据后,专案组三赴昌平秘捕董文芳,经过突审,董交代了杀害王家乐敲诈钱财的犯罪事实。至此,经过一年的曲折侦查,8·14绑架杀人案成功告破,董文芳被陈仓公安分局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 

  【陈仓苑建成投用】 526日,陈仓苑举行开园仪式。该园位于虢镇城西,南环路北侧,虢镇一中南侧,于20053月开工建设,占地10.5公顷,总投资900万元,是继育才园、城建广场、阳光广场等一批广场绿地建设完成后,修建的一处大型娱乐、观景、休闲、健身场所。全园分为4个主题景区,分别为“西园争春”、“夏荫常驻”、“秋色迎瑞”、“冬雪傲梅”。陈仓苑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极大地提升了陈仓区的城市品位。 

  【西部山区移民新村落成】 723日,首批移民搬迁入住仪式在周原镇杜赵村举行。在宝鸡育才房地产公司的扶持下,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移民新村顺利落成。首批确定凤阁岭镇后排村20109名群众搬迁,被列为杜赵村第七村民小组。新村道路硬化、门前绿化、排水畅通、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入户。在入住仪式上,代市长王宏向移民代表送上“金钥匙”;育才公司为20户移民各捐赠1台电视机;青岛啤酒宝鸡公司为村上捐赠1万元现金。 

  【启动“三个创建”工作】 1129日,陈仓区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暨创建节水型、环保模范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及各部门、各镇和相关村、企业200多人参会。区委书记王西科、代区长贺向东到会讲话。会上对“三个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围绕创建工作,安排了2007年城市重点建设方面的十件大事。区环保分局、建设局、水利局、虢镇政府及几家驻区企业单位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 

  【方山塬广播电视发射台建成投用】 12月,位于香泉镇境内的陈仓区方山塬广播电视发射台建成投用,为国内最大的县级发射台。该台功率10KW,无线21频道。该台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陈仓广播电视局投资347万元建成。主要转播中央及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射精彩的自办节目。信号覆盖东至西安市的周至、户县,咸阳市的兴平、乾县,西到天水市的麦积区,南至秦岭北麓,北至千阳、陇县,覆盖人口600多万。 

  【开工建设54所寄宿制学校】 投资1990万元,启动陈仓区西部山区54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时,部署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团区委号召全区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奉献爱心,为西部山区建设寄宿制学校捐款。全区共收到捐款20余万元,当年有12所寄宿制学校主体已建成,3所学校投入使用。 

  【《范家崖村志》出版发行】 由陈仓区离休干部范振邦编写的《范家崖村志》于10月出版发行,该志书为全市第一部自然村志。范家崖村属陈仓区周原镇五联村的一个自然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47户,1004口人,84.9公顷土地。出生于该村的离休干部范振邦从1996年开始,前后历经10年时间,终于集结成书。该书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止2004年,共设9章、25节,附彩照13幅,共10万字。该书从范家崖村的实际出发,在专志部分按地理、人口、政治、教育、医疗、文化、民俗、人物设章,按章分类,按年份叙述,全面系统记叙了该村的发展变化, 

  【“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获殊荣】 10月,由区文化文物旅游局创办的历时一年、演出40场次的“陈仓区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被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联合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殊荣。“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自20051014日开办一年来,先后有42个单位在阳光广场举办了周末秦腔、歌舞晚会共40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奋进新陈仓发挥了积极作用。1025日至27日,区文化文物旅游局局长吴双虎、区文化馆馆长董珠课代表陈仓区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2006中国广场文化论坛”,捧回了“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的奖牌。 

  (权晓春 王荣新)

陈仓区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区委书记 李 明(7月离任)

         王西科(7月任职)

  副书记 王西科(7月离任)

      贺向东(7月任职)

      冯乃善(10月离任)

      刘 宇(8月离任)

      任文金(9月离任)

      杜长生(10月任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 明(7月离任) 

  副主任 苏常信 潘宏录 

  康绍东 李生银 

    王西科(7月离任) 贺向东 

  副区长 张光宇(9月离任)

      李晓阳(9月任职) 葛德生

      李勤德 张引劳

      高 峰(11月任职 )

      车 爽() 王拴虎

      王建强(4月离任)

      白宏伟(7月离任)

      魏延安(4月任职)

      白升安(7月离任) 

  张光宇(11月任职) 葛德生 

  区政协主席 段兴奇 

  副主席 张宗华 强 文 毛亚莉(女) 

  ——————————————————————

陇     县

  —————————————————————— 

  【概况】 陇县,位于宝鸡市西北部,东连千阳,南接陈仓区,西北与甘肃省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素有“关陕锁钥”、“秦都汉关”之称。全县总面积2418平方公里,辖1051个管委会,158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城镇社区,1000个村民小组,人口25.45万。宝中铁路、212省道贯穿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电力、电信网遍布全县。矿藏丰富,新近又探明大量煤炭、石英、铅锌、铜、钼等矿产资源,正在积极开发。乳品、水泥、建材等工业发展持续增长。农田改良、奶畜养殖、烤烟作务、干杂果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质量明显提高,形势喜人。关山草原索道、滑道,关山森林公园木屋别墅群项目建成使用,游人如织。龙门洞景区油路全线贯通,游客络绎不绝。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5.92亿元,同比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3608万元,同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2103元,同比增长12.9%。特色骨干产业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奶牛存栏达到5.1万头,生产鲜奶10.8万吨,同比增长9.5%,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15.1%;种植优质烤烟0.41万公顷,实现产值5873.6万元,税金1293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加快核桃大县建设步伐,新栽优质核桃0.13万公顷,累计达到1.93万公顷;粮食总产达到11.8万吨,增长5.9%;输出劳务4.75万人次,实现收入3.13亿元,分别增长4.5%5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利税2661万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稳定提升。举办首届陇县旅游纪念品展览会,全年接待游客8.28万人,实现综合收入3452万元,同比增长6.9%;新建改建农家店144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94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8亿元,同比增长18%。实施重点项目33个,完成投资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5亿元,增长29%;招商引资合同引资额4.5亿元,到位资金1.35亿元。为困难群众发放救济粮30万公斤,救济款91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440万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农民政策性增收1903万元。认真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和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新增省、市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5个,十星级文明户1000户。全年为中小学生“两免一补”1137万余元,高考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四,第二高中建设完成投资2800万元,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分别达99.87%100%14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为3.46万农民报销住院费和门诊费819.7万元。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奖扶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人口自增率控制到2.68‰,计划生育率达到98.8%2006年,陇县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先进县,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2006年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陇县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及五个专业规划,提出“五年打基础,十年大发展,十五年见成效”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县电视台举办《新农村新希望》专题节目52期,组织有关人员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旬邑县新农村建设、千阳县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结合“文明家园”建设,集中开展以“四清”(清理污水、粪便、柴堆、垃圾堆),“四改”(改房、改厕、改圈、改灶)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治理宝平路和陇马路沿线6个乡镇20个村的环境卫生,疏通排水渠道301.9公里,平整路面475.3公里,拆除露天厕所867座,修建花坛367个,栽植环村林带194.8公里,增加村庄绿化面积165.5公顷。积极抓好文明乡风和民主管理工作,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包抓和部门联抓工作机制。确定19个县乡试点村,编制建设规划。年内东南镇梁家村投资3万元,水泥硬化村庄道路1000米,投资30万元实施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街道拓宽、排水工程500米;东兴村依托以工代赈项目,投资700万元,修建群众住宅811万平方米,其中别墅式住宅14户,花园式庭院住宅60户,经济适用住宅7户;天成镇马曲村投资124万元,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及村委会办公楼建设工程,硬化道路5.7公里,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

    【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格局】 扶持发展奶畜生产,全县建成机械挤奶站21个,新建奶牛小区2个,肉牛小区2个,成立高塄村奶畜协会,全年净增奶牛0.85万头,奶牛存栏5.1万头,同比增长20%。打造“关山烟叶”品牌,调整烤烟生产布局,推广秦烟96等优生品种,开展大型技术培训60多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9万余份,培训228名预检员指导烟农分级扎把,新建标准化烤炉475座,改建121座,并对烟农烤煤现金补助313.6万元。在烟田机耕、农资统供等方面投入扶持资金300多万元,全年种植烤烟0.41万公顷,收购烟叶15.68万担,产值5873.6万元,斤均价3.75元, 上、中等烟叶比例67.5%,实现税金1293万元,创历史新高。组织开展核桃扩盘、修枝等综合管理,在交通便利、地理条件较好的城关镇、河北乡、杜阳镇、东风镇发展优质核桃示范园,推广大穴栽植,采用生根粉、保水剂、覆膜等实用技术,使示范园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同比提高10%,同时大力发展零星核桃,并对历年工程造林补植地块退耕地全部补栽核桃,全年投资254万元新栽核桃0.13万公顷,其中新建优质核桃示范园247公顷。实施“优粮、优菜、兴药”三大工程,生产粮食11.75万吨,较上年增产0.65万吨,增长5.9%,蔬菜6.98万吨,同比增长6.6%,全年新栽药材333.3公顷,留床面积达到0.1公顷。通过技能培训和组织引导,输出4.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3亿元。 

  【争创省级卫生县城】 县创卫办制定《陇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印制300多份《陕西省县城卫生检查标准》下发各部门、各单位。成立拆迁建设领导小组,采取县级领导包街巷、部门包拆迁户的办法,攻坚克难,对西大街、南街、南道巷、儒林巷及北关路的沿街旧房进行了拆迁改造,共拆迁259户,拆除旧房12923.8平方米。投资380万元,在千河北岸建起了绿地1.87万平方米,使县城绿地面积达到859035平方米,人均绿化3.73平方米。投资3.5万元购置一台垃圾清运车,县级机关和卫生先进单位投资24万元,对单位内部的公厕和垃圾台进行改建整修。投资39万元,对陇州广场、北河游园新安路灯28盏,景观灯11盏,投资57万元,在南北大街新安装路灯57盏。投资63万元安装排污、通讯、天然气管道。投资25万元对南北大街、儒林巷的电力设施进行了迁移,共立杆70基,增加变压器1台,架设线路4.516千米。坚持对县城5条主干街道做到一日三扫,全天保洁,推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定时定点收集,及时清运,共清理垃圾476700多吨。对县城主干街道的出店经营、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加强治理,严管重罚。开展了百日整治活动,共拆除乱搭乱建雨蓬、橱窗38处,规范门店招牌267个,拆除广告牌183个,条幅29条,清洗野广告82处,粉饰墙体487400多平方米,规划车辆停放点8处。开展“五小”行业整治、县城水源地监测、除“四害”和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积极培育乳品加工、矿产开发、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企业民营化改制措施,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商贸、供销等流通企业改制,县乡企业改制面分别达到50%90%。重点支持秦源、关山、和氏、正和、陇州水泥等12户骨干企业实施扩产改造,鑫海铅锌等5个重点企业完成投资3100万元,矿产资源开发有序进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22.7% 

  【强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实施河滨路商贸街建设、河滨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287万元,建成商业房5550平方米,硬化道路、铺设排污管道、通讯管网485米,在北坡小区拉开280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宅楼建设工程,完成东紫花园小区34号楼工程,全年住宅楼共完成投资102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县城天然气利用工程完成了土地征用、设备购置等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5万元,铺设天然气管道5.5公里;投资320万元,实施南北大街改造工程,拆除街道中心绿化隔离带148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1.5万平方米,安装双头路灯57盏;投资32万元改造崇文路西段196米路面,硬化河滨东路路面1230平方米,改造平整莲池巷东段道路1140平方米;拓宽改造东风、温水等4个乡镇街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29% 

  【县城拆迁改造进展快】 建立四大家领导牵头、部门包抓责任制,严明拆迁纪律,开展业务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张贴拆迁公告,制作、悬挂横幅12条,在县电视台开办《拆除旧县城、建设新家园》专题讨论栏,向群众散发“一街两巷”拆迁知识问卷1000余份,印发拆迁简报15期,县电视台对拆迁进展情况每周报道2次;对拆迁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勘察丈量,登记造册,重新制定拆迁协议及拆迁补偿结算表,委托市房地产专业评估机构进行房产评估;做好每位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对拆迁完住户现场验收,确保达到料清场平,及时支付拆迁补偿费。2006年县城共拆迁259户,面积12923.8平方米,其中:“一街两巷”(南街、儒林巷、南道巷)拆迁236户,面积11370.33平方米,北关路拆迁14户,面积945.5平方米;南门口拆迁6户,面积486.57平方米;西大街拆迁3户,面积121.4平方米。动迁人口1300多人,拆出空地28300平方米,解决80户农户庄基地,开出基础设施迁移单168份,支出拆迁费用748.2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顺利】 2006年,县上确定实施3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占年计划的105%。其中:陇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00万元,埋设截污干管3.1公里,新建综合楼、人工湿地土建部分、消毒接触池、洗砂间等工程;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房建主体及围墙工程已完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入收尾阶段,完成投资1200万元;以工代赈工程投资455万元,完成灌溉、人畜饮水、农田改造、县、乡、村三级公路等8个工程;千河水毁堤防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堤防1057米,完成投资100万元;北河流域土地复垦项目完成投资1221万元,温水镇4个村土地复垦179.4公顷;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完成投资34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33公顷,造林186.7公顷,建立农技服务站1处,技术培训0.4万人;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投资504万元,封山育林240公顷,人工造林373.3公顷,管护林地11.6公顷。全年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14项,完成投资8424万元;生态治理工程项目5项,完成投资5860万元;产业化开发工程项目8项,完成投资2488万元;工业项目2项,完成投资2400万元;社会事业项目4项,完成投资2545万元。 

  【创建全省教育名县】 9月,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全省教育名县的决定》,提出用五年时间创建全省教育名县,其目标是: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0%以上,其中升入普通高中比例高于50%;高考升学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1所;职业教育在校人数力争翻一番,建成省级骨干专业2个,就业率达96%以上,县职教中心成为周边地区职业教育“龙头”;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指标稳步上升,学前三年教育率达70%以上;教师岗位合格率基本实现“3666”工程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艺精湛、业绩突出、理论成熟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名师,形成一批骨干教师群。学校网点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全面消除学校D级危房。为保障全省教育名县的创建,同时实施质量上台阶、名校名师名校长建设、强师兴教、优化教育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机制创新“六大行动计划”。 

  【开展“平安陇县”创建活动】 年内,通过召开全县深化平安建设动员大会、政法工作会、县级领导电视动员讲话、开辟电视专题栏目、广播宣传、知识答题等形式,对创建“平安陇县”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家庭”、“平安大道”等创建活动。全县共创建市级治安模范乡(镇)6个、村3个、单位9个、小区1个,市级平安乡(镇)1个、村2个、单位3个,县级治安模范乡(镇)10个、村111个、单位133个,县级平安乡(镇)4个。 

  【开展第18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4月份,结合卫生村、卫生县城、卫生单位创建,开展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美化家园和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第18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一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县政府主管县长发布电视广播动员讲话,制作专题电视节目,各单位上街散发宣传资料4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460多条,悬挂横幅15条,设立咨询点14处,接受咨询义诊3700多人。二是开展义务劳动,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组织机关单位开展3次较大规模的清扫活动,城乡共清理垃圾4500多吨,疏通沟渠水道8700多米,清扫公路、街道25.6公里。三是积极开展认养绿地活动。414日在陇州广场召开认养绿地动员大会,县城42个青年文明号单位和3个团组织认养绿地1.02万平方米

  【健全综治工作网络体系】 全县16个乡镇90%的村达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标准;加强农村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调委会、治保会、巡逻队等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综治工作网络,全县共建成治保会1961221人,调委会160725人,治安巡逻队2002028人,联防大队158个,中队1006个,设立治安中心户长3950名;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分期分批对乡镇综治办、司法所、调委会干部进行培训;投资33万元,开通基层所队公安二级网和交警、刑警、治安、禁毒宽带网,新建火烧寨派出所,为城关镇等6个乡镇争取资金38.1万元,建成东南等4个规范化司法所,为曹家湾、河北2个乡镇司法所配备警用摩托。 

  【扶贫帮困办实事】 2006年,县上拉开17个扶贫重点村建设,拓宽改造村组道路114.39公里,沙石硬化32.8公里,修建过水桥6座,石桥15座,衬砌防护堤1415米,埋设涵管125处,新建自流人畜饮水工程7处,抽水站3处,建蓄()水池、集水池、控制室20座,埋设塑料管道24公里,新打集雨水窑74眼,维修改造危旧校舍161022208平方米,新砌围墙933米,1463户贫困户改厕改灶。2003年实施的1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通过省、市验收。在完成2005年度涉及13个乡镇17个村155685人搬迁扫尾工作的同时,以整村整组搬迁为主,审定151705人为搬迁对象,共新建成砖混结构房屋121座,砖木结构房屋30座,兑付财政补助资金146万元。为全县16个乡镇69个贫困村的435户贫困户发放贷款423万元,扶持购买奶畜、种植辣椒、烤烟等。全年争取社会扶贫资金56.95万元,小麦良种2000公斤,书籍文具71() 

  【实施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 县上聘请沼气专家、技术人员讲课,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县内外沼气生产典型村考察学习,在《宝鸡日报》及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专题报道,编发《沼气十大好处》、《沼气池建设技术规范》、“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科普宣传小册子。制定印发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举办全县沼气池建池技工培训班、安装现场会和建池户安全使用知识培训会。复训技工102名,培训建池农户1200多户,签订建设质量责任书,推行“六统一、六坚持”。即:统一方案设计,坚持推广8立方米家用旋流布料自动搅拌沼气池,做到沼气池、畜圈、厕所“三配套”;统一材料供应,坚持建池用砖、水泥、进出料管等材料由能源办招标采购,专门供应;统一组织施工,坚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统一开工建池;统一质量验收,坚持不渗水、不漏气、使用正常的质量验收基本标准;统一调配技工力量,坚持建池技工持证上岗;统一兑现技工工资,坚持节约费用。建立沼液喷施、沼液喂畜、沼液浸种、沼渣做基肥试验示范点2个。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每个村确定1名沼气技术员。建立安全事故上报制度,与各乡镇、沼气村签订安全责任书。全年投资390万元,共建沼气池1240座。 

  【直补大中型农机具发放】 69日,县政府在政府大院举行直补大中型农用机械首次发放仪式,86户农民领取了国家直补大中型农机具使用证书,并于当天在县农机管理站领取了各自的新机械。全县本次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86台,其中,5080马力大型拖拉机43台,新型旋播机械43台,购置机具总价值221万元,扣除中、省财政补贴40万元,农民自筹181万元,购机户遍及全县12个乡镇34个村。 

  【“慈善一日捐”捐款20145元】 1010日下午3时,县政府在政府大院办公楼前举行“慈善一日捐”捐赠仪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万庆作了动员讲话。县慈善协会会长朱江海通报“慈善一日捐”活动的前期开展情况。在仪式进行的半小时内,县政府机关大院各部门及下属单位一共捐款20145元。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全县151个单位参与活动,共为慈善协会捐款130996.5元,其中仅教育系统就捐善款53910元,15个乡镇及关山管委会捐款13211元,20个市管单位捐款12575元,县直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下属企事业单位92家捐款49850.5元,县餐饮业协会捐款1450元。 

  【举办首届旅游纪念品展览会】 52030日,由陇县旅游局牵头,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东南镇政府及相关旅游单位,在陇州广场举办了为期10天的陇县首届旅游纪念品展览会。会上共展出刺绣布艺、社火脸谱、书法绘画、青铜器制品、剪纸、摄影、地方特产、奇石根雕、音像书刊、端午节小饰品等10大类1201000余件旅游纪念品,参观人数逾万人。6月下旬,在参展的作品中评选出13件优秀旅游纪念品在全县予以通报表彰,4月份荣获“宝鸡十大旅游纪念品”之一称号的陈美娥制作的布艺猪枕获得特等奖。 

  【梁甫水电站建成使用】 117日,位于陇县牙科乡梁甫村的梁甫水电站建成运营。梁甫水电站于200511月动工建设,修建运转楼机房1座,砌筑引水渠道240米,退水渠道15米,引水枢纽节制闸2座,安装压力管道70米,发电机组2台,架设10KV输电线路260米。移动土石方6200立方米,砌石1800立方米,浇筑砼360立方米。完成投资304万元,8月中旬投入试运行,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年可增加发电量225万度。 

  【高塄村荣获“全国敬老模范村”荣誉称号】 117日,陇县城关镇高塄村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荣誉称号。高塄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5766189人,是陇县第一大村,村上老人640人,占总人口的10.3%2006年,村上为村老年协会拨付经费2万元,投资18万元建成老年人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机、放像机、跑步机等活动器材,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几年来,村上宣传老年法规政策17829次,为608名老人与子女签订了家庭养老协议,签订率达95%,兑现率达98%,制定了赡养老人协议监督制度,建立了《家庭养老登记卡》,为4270岁以上老寿星颁发了优待证,慰问老年人5800人次,慰问品价值12.8万元;为50名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每月发放20元生活补助,448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元医疗费,为特困老人免费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保参合率达100%;为90岁以上老人村上每月发放50元保健费。全村累计评选出好媳妇205人次,好儿子186人次,好婆婆142人次,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509户。村上先后被评为省、市敬老模范村,村老年人协会被评为省级“十佳老年人协会”。 

  【评出首届“陇县杰出(优秀)青年卫士”】 20069月,团县委联合县综治办等18家单位开展首届陇县杰出(优秀)青年卫士评选活动。经过各乡镇、各单位初选推荐,评委会认真评选审定,向社会公开公示等多个环节,19名优秀青年分别获得首届“杰出青年卫士”和“优秀青年卫士”称号。1124日,团县委在县招待所隆重召开首届陇县杰出(优秀)青年卫士表彰大会。祁小林等10名同志荣获首届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马如祥等9名同志荣获首届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 

  【救助金钱豹】 228日上午10时左右,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出现在城关镇黄家崖村上新庄组,群众立即上报有关部门。33日早650分,县城崇文中学一女生在上学走到县城北坡十字路口时,被流窜至此的金钱豹袭击,在周围群众的呼喊中,豹子受到惊吓逃至县烟草局家属楼隔壁一居民房后,女孩得以脱身,身体并未受伤。7时左右,县公安部门立即封锁现场,县林业部门迅速和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及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取得联系,在此期间,县城群众围观者逾万人。1220分,省、市野生动物保护救助人员赶到现场,1330分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专家采取麻醉措施制伏了这只患病的豹子并带回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进一步救治。

  (杨鑫华)

陇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何满焕(7月离任)

         陈海泉(7月任职) 

  副书记 陈海泉(7月离任)

      吕千军(7月任职) 魏武生

      杨广慧(9月离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满焕(7月离任) 

  副主任 侯宏泰 张栩新 闫明泰 

  冯抗美 

  代县长 吕千军(7月任职) 

  副县长 罗广平(8月离任)

      王万庆(9月任职)

      马鲜平(女) 李宏侃

      车振华 张晔平

      权俭(1月离任)

      昝林森 葛管社 

  县政协主席 张恩科 

  副主席 陈立旭 刘光照 于焕琦 

  ——————————————————————

千  阳  

  —————————————————————— 

  【概况】 千阳县位于关中西部,地处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与麟游、凤翔、宝鸡、陇县相邻,北接甘肃省灵台县。南距宝鸡市37公里,东距省会西安200公里。全县辖6598个行政村,518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县域总面积959平方公里。有耕地2.4万公顷,林地3.3万公顷,草地2.8万公顷。气候、土壤、环境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养殖业。南山石灰石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达40亿立方米以上。奶畜、蚕桑、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全县年末奶畜存栏13.12万头(只),发展桑园6.3万亩(4202.1公顷)、干杂果7.4万亩(4935.8公顷),种植蔬菜5.6万亩(3735.2公顷)。依托主导产业和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乳品、缫丝、果酒、蔬菜加工等龙头企业和建材、建筑、食品、轻工等支柱工业。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9.3%。境内交通便利,宝(鸡)中(卫)铁路穿境而过,国道省道与县乡公路纵横成网,四通八达。11万伏输变电线路及变压站配备完善。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电视覆盖率98%以上。连接东南,服务西安,辐射西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已具雏形。千阳史称“三贤”(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西汉哀帝丞相司直郭钦、唐朝太尉段秀实)故里,县内有遐迩闻名的燕伋望鲁台;有在全省水面最大的冯家山水库;莲花山狩猎场、天台山、石鱼沟、卧虎山青崖洞等景区,已成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地方。2006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31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1.2元,同比增长12%2006年,千阳县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继2005年再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荣获“十五”期间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称号,受到省发改委等12个单位的联合表彰。 作为二轮修志试点单位,千阳县从2005年全面启动修志工作,到2006年底,全县已有30个部门完成部门志(专业志)初稿的编纂,占二轮修志部门志编纂规划的54% 

  2006年千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绩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7.31

 

  12.1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3.00

 

  9.6

 

       第二产业

 

  亿元

 

  1.83

 

  14.8

 

        其中工业

 

  亿元

 

  1.1

 

  14.1

 

       第三产业

 

  亿元

 

  2.48

 

  13.4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65

 

  29.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24

 

  60.4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41

 

  3.1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2103

 

  1.4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7

 

  14.6

 

  五、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191.2

 

  12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覆盖率

 

  %

 

  45.7

 

  2.8

 

   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956

   

   3、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在全市推广】 2006年,千阳县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奶畜、蚕桑、果品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迅速壮大。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52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5.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4%。努力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实施移民搬迁582户,改善了23个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农村村容村貌实现了由点上突破向整体推进的转变。以文明家园为载体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在全市推广。 

  【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一举达标】 2006年,千阳县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县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投资280多万元,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公共绿地、城区道路、单位庭院和城中村改造五大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程。栽植乔木1.55万株,灌木43.5万株;新建绿地1.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县城园林化水平显著提高。20068月,千阳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一举达标,顺利通过省上考核验收;成为宝鸡市第一个被省政府命名的省级园林县城。 

  【千阳列入“东桑西移” 基地县】 蚕桑生产是千阳县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千阳县抢抓国家“东桑西移”的政策机遇,在积极申报、全力争取的同时,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依靠自身优势,终于使投资200万元的“东桑西移”项目落户千阳。2006年,项目完成投资78.87万元,新栽桑园面积10021亩(668.4公顷),建养蚕大棚243座、小蚕共育室52座,推广方格簇具152万片,顺利通过国家“东桑西移”基地县项目年度考核。 

  【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位居全市第一】 作为2006年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之一,千阳县坚持把积极宣传和政策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定印发《千阳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千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的同时,继续巩固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达10.003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5%,参合率位居全市第一,筹集资金500.11万元。为5572名住院农民报销医疗费用390.55万元,为1.13万门诊患者报销医疗费用16.91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被列入全国2007年合作医疗试点县。 

  【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2006年,千阳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突出优势,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奶畜、蚕桑、蔬菜、果品四大支柱产业优势凸显。2006年,全县奶畜存栏13.1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6%;新增奶牛5200头,奶牛存栏突破3万头(达到3.36万头);奶山羊存栏9.76万只,奶类总产量达到7.49万吨,同比增长18.5%;新建高产奶牛核心群5个,累计建成奶站小区41个。新栽、补植桑园面积累计达到6.3万亩(4202.1公顷),全年养蚕达到3.01万张,产茧总量和张产茧同比分别增长19.8%20%。种植蔬菜5.6万亩(3735.2公顷),其中特色菜1.82万亩(1213.9公顷),加工菜6780亩(452.2公顷),产菜5.8万吨;发展双孢菇303亩(20.12公顷)。新栽干杂果8329亩(555.54公顷),累计面积达到7.4万亩(4935.8公顷),发展果园面积3271亩(248.19公顷),实现果品总产1.04万吨。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91.2元,比上年净增233.9元。  

  【公路建设成绩斐然】 2006年,千阳县以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路交通建设力度,全年全县投资3277万元,建设通村公路65条、190.7公里,其中柏油路9条、44.4公里,水泥路29条、51.37公里,砂石路27条、94.7公里;投资400万元,完成千(阳)高(崖)公路基改20公里;投资450万元,建成占地13.5亩(0.9公顷)、总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的千阳二级客运站;投资96万元,建成高崖、沙家坳、崔家头、草碧4个五级客运站。 

  【在全市率先建成城防视频监控系统】 2006年,千阳县采取公安与电信合作、由电信先期投资30万元承建并提供网络服务,公安分期支付费用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城防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在县城的4个主要路口和5个重点要害部位及公共聚集场所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并于2006930日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县城街面治安情况的有效监管。监控系统投入使用仅一月时间,公安人员就据此发现线索破获刑事案件5起,处置群体化斗殴2起。陕西电视台《平安陕西·三秦行》栏目对千阳县依靠科技维护社会治安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农村远程教育、高考工作双创佳绩】 2006年,千阳县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投资350多万元,为全县95所学校装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各8个,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光盘刻录机及激光打印机85套,光盘播放设备173套;并为全县73所中小学接入了宽带网,从而实现了各中学、乡镇中心校的网络互动。全县中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覆盖率达到了100%,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被评为优等县。2006年,高考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全县本科上线率78.3%,位居全市第三;重点院校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21.5%,高考达线率97.12% 

  【建筑陶瓷生产项目落户千阳】 2006年,千阳县依托陶土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对外招商,由浙江引进2个建筑陶瓷项目。由社会自然人池仁通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年生产能力3800万平方米的申博陶瓷项目墙体砖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预计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由郑秀林等7人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玺宝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也已开工建设(计划建设抛光地板砖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45万平方米)。两个建筑陶瓷项目的引进,填补了宝鸡地区在建筑陶瓷生产领域的空白。 

  【创建“双拥模范县”实现三连冠】 2006年,千阳县坚持不断巩固和完善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在乡老复员军人定量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114户城乡义务兵家属按评定的优待金标准,户均兑现1300元。及时审查接收2006年度城乡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57名。多方筹措资金67.5万元,办起了复员退伍军人休疗所,配置了内部设施。认真做好原解放军某部等有关涉军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积极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维护政治社会稳定。20067月,连续第三年被中共宝鸡市委、市政府、宝鸡军分区表彰命名为“双拥模范县”。 

  【千河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面竣工】 从2003年开始实施,由国家投资的千河段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到2006年,已实现平整土地3651亩(243.52公顷),衬砌渠道9937米,修筑生产道路4709米,架设高低压线路10600米,架设变压器21台,新植防护林木94780株,埋设喷灌管道6300米,全面完成了工程任务,实现了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目标,千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治理。  

  【“信用工程”支持新农村建设】 2006年,千阳县实施“信用工程”,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信贷操作规章,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全县设立10个级别信用等级,评定信用村16个,信用户24231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24521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2.5%2006年,县信用合作联社投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1567万元,养殖业贷款2273万元,种植业贷款212万元,扶持农民新增奶牛2437头、奶山羊1590只。 

  【城乡救助体系更加规范完善】 2006年,千阳县在继续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城镇低保户年的审核工作,做到分类施保、动态管理。抽调人员对全县15103236名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审核,建立了电子低保台帐、城市低保家庭备案表、城市低保发放签名表、分类低保对象花名册(即一帐、二表、一册);不断加强对农村低保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全年社会化发放城市低保金360.64万元,农村低保金46.764万元,农村患大病救助金18.15万元,确保贫困人口衣食无忧,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生活垃圾处理场通过竣工验收】 从200210月开始建设的千阳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于2006年底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处理场距县城8公里,总投资605.35万元。采用卫生填埋工艺,运用填筑单元升层法,日处理垃圾50吨,服务年限1520年。工程的建成,有效地保护了冯家山水库水源地。 

  【强化绿色生态建设】 2006年,千阳县围绕绿色千阳建设,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重点工程造林2.9万亩(1934.3公顷),天宝工程飞播造林2万亩(1334公顷),封山育林1万亩(667公顷),重点工程补植3.34万亩(2227.78公顷)。投入280多万元资金,实施公共绿地、城区道路、单位庭院、城中村等绿化美化工程,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7%。国家生态县26项考核指标中已有21项达标,被列入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 

  【二轮修志已完成部门志初稿30部】 千阳县是宝鸡市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确定的三个试点县之一。自2005年全面启动修志工作以来,千阳县把第二轮修志工作当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经费、人员、工作等方面狠抓落实。截至2006年底,全县已有30个部门先后完成了《人大志》、《纪检监察志》、《军事志》、《财政志》、《民政志》、《建设志》、《农业志》、《卫生志》、《妇女志》、《畜牧志》、《林业志》、《农业综合开发志》、《人口计划生育志》、《商业物资志》、《人事劳动志》、《交通志》、《电力志》、《税务志》、《国土资源志》、《工会志》、《司法志》、《供销外贸志》、《法院志》、《科技志》、《水利志》、《广播电视志》、《工商管理志》、《乡镇企业志》、《扶贫志》、《地震志》等部门志(或专业志)初稿的编纂,占二轮修志部门志编纂规划的54%。

  (李满成)

千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刘升周(7月离任) 

  冯力军(女)(7月任职

      11月离任) 

  副书记 冯力军(女)(7月离任) 

  李宏杰(7月任职) 

  田振锋(9月离任) 

  闫拴太(9月离任) 

  张拴贵(10月离任)  

  陈天仓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珍仓 

  副主任 上官岗 李存梅()

  李重宗 张志新(8月离任) 

  县      长 冯力军()7月离任) 

  代县长 李宏杰(7月任职) 

  副县长 田虎成(9月离任) 

  范同兴(9月任职)  

  冯志强(11月任职)  

  张 宁(9月离任) 

  王明中  赵宝润 

  戴红册(女)(9月任职)  

  毕周海(9月任职)  

  姚宝和(7月离任)  

  杨进伟(女)(7月任职) 

  政协主席 吕述谦 

  副主席 李玉强 王修功 杨林森 

  ——————————————————————

凤  翔  

  —————————————————————— 

  【概况】 凤翔古称雍。唐至德二年(757),肃宗(李亨)驻跸时,取“凤鸣岐山,飞翔而去”的祥瑞之意,改名凤翔县,至今已有1250年历史。199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西部,地处宝鸡市东北,东连岐山,西接千阳,南眺陈仓,北望麟游。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全县下辖125233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19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84万人,总户数144248户,其中非农业人口49832人。公路里程超过千公里大关,达到1150公里,通柏油路和水泥路的行政村达到85%以上。2006年,中共凤翔县委、县政府围绕撤县建市、建设关中明星城市和跨入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推进长青和长虹工业园环境整治,依托“中华老字号”西凤酒建设酒业大县,推动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县城西区开发、六大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新扩技改、酒业大县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绿色凤翔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办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危漏校舍改造、移民搬迁、人饮项目、科技入户、背街小巷硬化绿化、南北大街人行道彩砖铺设、城区四大专业市场建设、城区5处小型公共绿地、小区住宅等十件实事。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1.51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98万元,同口径增长3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5元,同比净增352元。200610月,经中共凤翔县委常委会讨论,确定将“务实创新、敢想敢干、文明开放、绿色和谐”作为“凤翔精神”。2006年,凤翔县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再次荣膺全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全县共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荣誉称号146项,实现了“十一五”的高点起步,良好开局。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雍州文苑网开通。实施公房管理体制改革。 

  2006年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1.51

 

  15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8.3

 

  11.6

 

       第二产业

 

  亿元

 

  30.4

 

  17.1

 

        其中:工业

 

  亿元

 

  15.7

 

  28

 

       第三产业

 

  亿元

 

  12.8

 

  12.9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

 

  17.6

 

  三、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0.8098

 

  30.6

 

    续 表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0.7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1

 

  15.1

 

  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704.6

 

  15

 

  七、社会保障

       

    1.基本养老保险

 

  

 

  18350

   

    2.基本医疗保险

 

  

 

  17789

   

    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5851

   

    4.农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7023

   

  八、人口自然增长率

 

  

 

  3.23

   

   

  【中共凤翔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2006102325日,中国共产党凤翔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县纪委,赵晓明当选为县委书记,何存贵、景东成、冯积岐当选为县委副书记,史存良当选为县纪委书记。确立了建设绿色和谐新凤翔、跨入中国西部百强县的总目标,安排部署了全县今后五年的工作。 

  【“凤翔精神”确定】 200610月,经过中共凤翔县委常委会讨论,“务实创新、敢想敢干、文明开放、绿色和谐”的“凤翔精神”确定。“凤翔精神”的讨论征集历时四个月。“凤翔精神”包含了民族精神、先秦历史文化传统、凤翔实现撤县建市、建设关中明星城市、跨入西部百强县的战略目标和绿色和谐的新要求等核心要素。“务实创新、敢想敢干”与“文明开放、绿色和谐”之间存在着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务实创新、敢想敢干”是基础、是保证,“文明开放、绿色和谐”是目标、是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务实创新、敢想敢干”展现了凤翔人敢于突破陈规、超越自我的气度,“文明开放、绿色和谐”表现了凤翔人自信豁达、雍容大度的气魄。 

  【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 200612月,在全省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凤翔县继2005年后再次跻身全省十强。近年来,凤翔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基本形成以宝二电、西凤酒、红旗民爆、东盛制药、恒力建材、新宝纺织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的电力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建筑、食品酿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其中,长青工业园引进的总投资40亿元的东岭10万吨锌冶炼和70万吨焦化项目年内全面投产,产焦炭45万吨,锌2.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2006年,全县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县域财政总收入3.86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8098万元,同比增长30.5%,跨入全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 

  【通过省级平安县验收】 2006112021日,省检查组通过验收,认为凤翔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保障到位,亮点纷呈。

    2006年,凤翔县及时调整县、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实乡镇综治委、综治办、司法所和各村“两会一队”(调委会、治保会、巡逻队)、治安中心户长,形成“八大网络”(治安防控、矛盾调处、严打整治、犯罪预防、维稳信息、基层治安、普法宣传、综治机构)。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凤翔”创建活动的决定》,与乡镇、部门和单位签订平安创建和综治责任书,实行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责任查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县级领导每月至少深入一次所包乡镇和部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每月开展一次督查督办,县创建办巡回乡镇、部门督促检查。在定额落实人均0.15元综治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县财政专门列出5万元维稳工作专项经费。在《凤翔视窗》、广播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开展平安创建“大家谈”活动;县电视台在每晚新闻节目后插播平安创建的公众宣传广告;各村利用“村村通”广播反复向群众宣传、介绍平安创建的意义和内容。组织综治委成员单位、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利用群众逢集赶会的机会,举办平安创建主题宣传活动。1300多名机关干部上门入户宣传,政法部门和基层综治干部组成宣讲团巡回单位进行主题报告。将12万封题为《举县一致奋力争创省级平安县》的公开信印发到每个家庭。组织5万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综治工作和平安创建知识答题竞赛。结合“三下乡”,组织文化、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将平安创建与综治工作渗透到文艺节目中,在各乡镇、企业、建设工地巡回演出。全县1231名“三老”(农村懂政策、会“说话”、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在村组担任过干部的老党员,有一定调解能力的老年人)义务调解员按照“摸(摸清情况,掌握矛盾根源)、稳(稳定情绪,使双方心平气和)、导(思想劝导,分清双方过错)、疏(疏导化解,阻止矛盾激化)、调(调和纠纷,双方归好)”方法全年调处矛盾纠纷735起,成功率98%。中共凤翔县委、县政府开展千名干部下访活动,对上访老户中的困难户,从生活等方面尽力帮助解决困难,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就业,使其有事干,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实现了“群体性事件下降20%,来县集体访下降20%,上市、赴省集体访下降15%,进京访下降10%”的目标。凤翔突出一个工作重点(城区治安防控工作),解决两个薄弱环节(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和流动暂住人口的规范管理),抓好三大基层建设(社区、乡镇和单位内部平安创建),建立四支防控队伍(社区联防队、镇村巡逻队伍、单位内保队伍和农村治安中心户长队伍),成立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在县城安装“电子眼”,社区设立警务室,单位严格值班制度,加强门卫盘查,强化夜间巡逻。全年社区治安员化解处置各类苗头性问题194起,向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68条,配合民警破案82起;农村治安中心户长盘查可疑人员643人,提供案件线索174条,协助民警破案35起。凤翔县一方面坚持严打,一方面开展“一区一吧”(长青工业园区和城乡网吧)集中整治。开展各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活动,为全县255所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和法律辅导员,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举办“拒绝赌博,远离赌博,走向文明”万名青年签名活动。使综治工作进民企、进市场、进重点工程,创建平安企业。 

  【跨入省教育十强县行列】 2006年,中共凤翔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8次“创强”工作专题会议、4次“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创强”全县干部大会。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漏校舍26.5万平方米,改造师资力量薄弱学校16所,建寄宿制学校3所,撤并校点39所(个),中小学楼房化达到65%。中心小学及县级学校建设基本达到了I类标准,村级小学基本达到省颁II类标准。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6个和省级标准化高中1所、重点职教中心1所、示范初中4所、示范小学4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所、示范幼儿园2所。职教中心被确定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服装人才培训基地,开设电子电器、机械加工、服装制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在唐村、南指挥、田家庄、柳林等乡镇建起蔬菜、果业、种植、酒业酿造等9个市级农科教为农服务基地和5个科技信息网,在中小学校设立为农服务信息站或光盘播放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初中后(或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40多万元,建成宝鸡市首家标准化教研室。全县承担省级立项课题17个,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提高了全县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受到国家语委表彰。全县建成各类幼儿园112所,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0%以上。投资4482万元,装配计算机4948台,建成多媒体教室6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7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30个,教学光盘播放点230个。先后公开选拔29名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学校领导,派遣2名高中校长去江苏南京挂职学习。择优录用163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向山区师资力量薄弱学校选派青年教师72人,安排39名优秀教师交流服务。建立教师奖励制度,模范疗养制度,特困教师救助制度和体检制度。2006126日~10日,凤翔县以467分(满分为500分)的成绩顺利通过陕西省教育强县专家组评估,达到省教育强县标准,跨入全省教育十强县行列。 

  【县城新区开发起步】 200689日,凤翔县城新区建设开工。新区位于县城西南,规划范围东至县城南关桥以西建成区边缘,南至南二环路,西至县教师进修学校,北至北二环路,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远期发展继续向西延伸,总面积将建810平方公里。新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的原则开发,一次性建设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高规格亮化,商品位绿化,合理布置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副中心和工贸开发区。工程建设分三期实施。计划2007年投资429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建成一条长1500米、宽75米的主干大道,大道两侧埋设排水、电信、广电、天然气、供水等主管线,栽植了防护林带。 

  【县城绿化亮化美化】 2006年,凤翔县城基础设施全面改观。投资350万元,铺设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雍兴路、南环路人行道彩砖52260平方米,建设绿化带5644平方米,栽植花木50000余株。投资300万元,高标准建成东湖北广场、凤鸣广场、南关桥西侧绿化广场等三处城市精品绿化广场,投资100万元新建南关桥东侧、南大门、雍兴路什字迎宾岛、天兴大厦门前等四处公共绿地和东关口绿化带。城区51个单位建成县级园林单位,5条背街小巷实现道路硬化和绿化。 

  【农村建起候车亭】 20064月,全县农村公路建成23座候车亭。近年来,凤翔县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县乡公路总里程达到423.6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6215公里,拥有各类客运车辆521辆。为解决农村客运线路站点没有固定候车亭的问题,县上争取省、市交通部门资金131万元,在柳林、陈村、汉封、郭店、南指挥、城关、唐村、长青公路客运沿线千人以上的23个行政村路口,各建起一座材质为铝合金的旅客候车亭。亭下设有座椅,亭旁设有小卖部。 

  【西府民俗艺博园开工】 200612月,城关镇民间泥塑艺人胡新明自筹资金建设的西府民俗艺博园在六营村开工。艺博园集民间艺术品创作、民俗文化精品收藏展示、民间艺术表演、挖掘抢救及保护开发为一体,总投资900万元,占地1公顷,计划三年内分两期完成。艺博园将开发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皮影、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木偶、布艺、罩金漆器、原始制陶等众多手工绝活,表演土法织布、土法造纸、西府小曲,充分反映大西北黄土风情,是一个集民俗住宿、民俗饮食、民俗娱乐、民俗耕作、民俗陈设为一体的公益性民俗文化产业园。工程一期投资230万元,计划2007年国庆节前建成,首批入园10个品种的手工绝活和地方名吃。二期工程计划2008年完成,达到日接待一千人以上观光休闲的规模。 

  【出土三件青铜重器】 20064月,凤翔县城关镇小沙凹一村民挖地基时发现三件青铜器。三件器物上面都铸有精美纹饰,其中一件还有铭文。经省市文物专家鉴定,这三件青铜器均为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使用的实用器,分别为瓿、罍、抚簠。瓿为酒器,罍为祭祀器,抚簠是用来盛放食物的。瓿通高32.5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径43厘米,肩部和腹部有细密的夔龙纹,肩部还配有两个对称的圆雕兽环耳。罍通高30.5厘米,口径17.3厘米,腹径34厘米,肩部和腹部有一周夔龙纹,肩部还有一圈共20字的铭文和对称的圆雕兽环耳。抚簠高187厘米,长29.5厘米,宽23厘米,为长方形,上下对称矩形圈足,体饰夔龙纹。专家称这一发现填补了宝鸡乃至全省春秋时期青铜重器的空白。 

  【民间工艺美术展新貌】 20068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设计创作的“生肖泥塑猪”在继泥塑鸡、泥塑狗被选为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图样后,又被中国邮政局选中,作为2006年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图样。被选用的作品造型,为一肥嘟嘟的小黑猪头顶三枚古铜钱,身披富贵牡丹花,小小的白嘴微微上翘,憨态可掬;取名为“福寿猪”,意寓长寿、吉祥如意。112日,城关镇六营村泥塑艺人胡永兴创作的巨型泥塑——彩绘牛问世。泥塑彩绘牛高1.9米,长3米,重达1吨;尾巴高翘,两角向前,呈冲刺状;是胡永兴用300公斤直径12毫米的钢筋作骨架,耗时一月完成的。5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进行了展示,被称为“秦川第一牛”。200610月,凤翔县文化馆干部李耀刻制了一只直径80公分的大型插花马勺。插花马勺上,镌刻了6首毛泽东诗词,共计450多字。9个插花左右各4个,分别刻写着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句;最下方正中的一个插花上刻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字样;中间的大勺面上镌刻了《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5首毛泽东诗词。勺面字体采用隶书,刻法阴阳结合,本质自然。11月底,李耀赴延安,把这件作品赠送给延安枣园革命纪念馆。 

  【美国志愿者来凤翔文化交流】 2006412日,美国环球志愿者一行8人来到糜杆桥镇中学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当日,志愿者深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英语口语交流,举行了英语演讲。学校还向客人赠送了凤翔泥塑,校领导陪同客人们参观了凤翔东湖。志愿者对凤翔深厚的历史文化表现了极大兴趣,表示交流活动将再次进行。

  (肖 逸 巨明堂)

凤翔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赵晓明 

  副书记 何存贵 景东成 

  张科成(10月离职) 

  王永杰(1月离职) 

  孙忠印(九月离职) 

  冯积岐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晓明 

  副主任 闫江瀛 张汉铭 辛炳文 

  窦新文 

    何存贵 

  副县长 田来锁(9月离职) 

  张 辉(9月任职) 

  李永林(9月任职) 

  李国军(9月离职) 

  宁新远(9月离职) 翟希俊 

  张海明(9月离职) 

  刘文华(女) 

  张国栋(9月任职) 

  李 勇(9月任职) 

  贺安乾(6月离职) 毛树溪  

  常 军(6月任职) 

  县政协主席 宁永哲 

  副主席 毕列巧(女) 董润丽(女) 

  赵凤林 

  ——————————————————————

岐  山  

  —————————————————————— 

  【概况】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地处东径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县、眉县接壤,西同凤翔县、陈仓区毗邻。全县总面积855平方公里,总人口46.69万人,辖凤鸣、蔡家坡、益店、五丈原、青化、蒲村、祝家庄、枣林、雍川、曹家、安乐11个镇,故郡、京当、大营等3个乡,144个行政村,1341个村民小组,15个居民委员会。

    2006年,岐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一突三创一推进”(突破蔡家坡,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绿色岐山、创建平安岐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岐、城市化发展和项目带动三大战略,不断加快“四县”(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西部经济强县)建设步伐,注重解决制约和牵动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的实际问题,大力推进全县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和人文化进程,推动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05980万元,同比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39.0%;地方财政收入7450万元,同比增长30.0%;农民人均纯收入2846.6元,比上年净增364.8元。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年内先后被国务院及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065月,国务院将周公庙、凤凰山遗址和太平寺塔3个文保单位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12月,岐山转鼓、岐山臊子面制作工艺、岐山空心挂面制作工艺被省文化厅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6年岐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保留一 

  位小数)

 

  一、生产总值(可比价)

 

  万元

 

  505980

 

  15.3

 

  其中:第一产业

 

  万元

 

  59006

 

  11.0

 

  第二产业

 

  万元

 

  316640

 

  17.4

 

  第三产业

 

  万元

 

  130334

 

  12.3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36000

 

  39.0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7450

 

  30.0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138007

 

  28.9

 

  五、人民生活

 

  

     

  1、农民人均纯收入

 

  

 

  2846.6

 

  14.7

 

  2、县属职工平均货币工资

 

  

 

  12061

 

  13.3

 

  3、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8472

 

  14.6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

 

  100

   

  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943

   

  3、城镇登记失业率

 

  %

 

  3.6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3.41

   

   

  【“突破蔡家坡”战略取得新成效】 2006年,岐山县按照中共宝鸡市委、市政府“把蔡家坡建成中国西部重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建成宝鸡市经济副中心”的定位和要求,采取强抓基础、强兴产业、强治环境等措施,“突破蔡家坡”战略取得新成效。一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实施了“三路”、“两桥”、“两场”、“六区”工程,渭北西路建设完成道路征地120亩(8.004公顷),两侧储开发用地126亩(8.4公顷),迁坟1100座,并开始招商;投资500万元建成堤路合一的众喜物流通道,缓解了蔡家坡城区交通压力;西宝南线岐山段拓宽改造工程完成了征地任务,全面开工。完成龚刘渭河大桥和蔡阳渭河大桥前期准备工作,引桥、引道建设用地征用到位,于200612月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资金3000万元筹措到位,已动工建设;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完成了土地征用、租用和前期工作。蔡家坡工业园区完成规划设计,德馨路等主干道路动工建设,登记入区企业19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征用土地150亩(10.00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9700万元,一期5万平方米13栋楼全面开工;结合老城区改造,对人民路三角地带进行了整体开发,拆迁企业8个,安置职工300名,拆迁面积13271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建成的“金三角”商业小区已投入使用;驻岐企业员工住宅小区完成了土地征用任务;农业产业化园区完成了土地租赁、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任务,天缘公司等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对五丈原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调研,完成了三国文化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论证,开始招商引资。二是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年内蔡家坡五丈原地区布设了19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86亿元。到年底,投资6000万元的法士特消失模铸造项目、投资3750万元的陕汽集团公司汽车零部件技改扩产项目、投资2300万元的七○二谐波减速器技改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西机电子专用设备技改项目、投资1700万元的圣龙板纸3万吨生产线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陕汽三产公司汽车内饰件生产项目、投资1900万元的汉德车桥技改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华祥涂布纸项目、投资1100万元的京泰公司包芯纱等16个项目建成并投产。投资1.2亿元的众喜水泥百万吨生产项目、投资7200万元的岐星热电扩建项目、投资800万元的科达纸业扩建项目均超过了计划进度。产业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以岐星为主的建材工业园、以龚刘为主的造纸工业园、以水寨为主的食品工业园、以京泰为主的纺织工业园、以陕汽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的巩固和提高,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06年,蔡家坡地区共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55亿元,区内技工贸收入达到62亿元。三是整治发展环境。从治脏、治乱入手,对主要路段、主要街区、主要建筑物进行装饰美化,“三堆”、“三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500万元,对西宝中线、蔡家坡人民路和4条城区小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拆迁人民路建筑物3000平方米,硬化道路9600平方米,新修、加盖排水渠930米,新增绿地4000平方米。全方位整治投资环境,着力解决资金投放、项目落地、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落实等企业关心的困难和问题,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蔡家坡地区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岐山县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2006928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岐山县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会议共表彰了全国100个县、市,其中有陕西省3个县,岐山县为三县之一)。此前,岐山县已连续7年夺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水利振兴杯”,连续13年被评为“陕西省夏季农建先进县”。近年来,岐山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兴水强县,建设小康”这个主题,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科学规划,创新融资机制,加大水利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深化体制改革,搞活管理机制。在城乡供水、水工程管理与改革、基层水管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全市乃至全省探索出了新经验。“十五”期间,岐山县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3.3亿元,建设水利工程12796处,移动土石方15346万立方米,投工5149万个,新增灌溉面积3.76万亩(2507.92公顷),灌区平地修田4.41万亩(2941.47公顷),水保治理面积162.4平方公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9.54万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76万亩(11845.92公顷);为改善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2006年,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岐山县全面开展了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清理化解乡村债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乡财乡用县监管”工作在保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以“预算共编、帐户统设、资金统调、票据统管、集中收付、采购统办”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方式:对乡镇银行帐户、财政供养人员、资产、债权债务和收费票据等全面清理,有效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管理;建立了规范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了乡镇公用经费标准和村组干部报酬、村级公务费,保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道路、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由农民负担向公共财政承担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将乡镇财政承担的主要职能调整为负责乡镇政府预决算编制、预算调整,乡村资金收支管理,各项农民补贴和社会保障资金核定兑付,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管理等。新的县乡财政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增加了县级财政调控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岐山县组织财政、农业、监察、审计等部门对乡镇政府和村级债务逐笔逐项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摸清了乡村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的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乡村化解债务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明确提出要严格实行“约法三章”(一律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和“两项制度”(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坚决制止和防范乡村发生新的债务。要求村组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乡村产生新债。同时综合采取发展经济、压缩支出、清收债权、盘活资产等措施,化解拖欠干部教师工资、农村合作基金会欠款、基建工程欠款等乡村债务1456万元,其中乡镇政府债务1376万元,村组债务8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转压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省上批复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从200612月份开始,组织进行人员定编、定岗、定员及临时人员清退等工作,实施机构整合。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免除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公用经费、教科书费、贫困寄宿生住宿费等1881万元;采取“撤、并、扩、建、改”等方式,撤销农村中小学11所,新建学校5所,危房改造学校23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岐山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2006323日,岐山县召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动员大会,粮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县政府制定了《岐山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县上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将全县原12个粮食购销企业组建为凤鸣、蔡家坡、五丈原、青化粮站4个企业,通过民主测评任用领导12人,采取考试及劳动就业政策择优聘用职工158人;对原12个粮食购销企业459名职工进行分流,解除劳动关系领取经济补偿职工372人,办理内退手续职工70人。截至2006年底, 12个粮食购销企业“老人、老粮、老帐”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职工分流全面完成,企业重组顺利推进,全县粮食经营步入良性轨道,粮食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粮改任务基本完成。 

  【岐山高级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200611月,陕西省教育厅省级标准化高中验收评估专家团到达岐山县,对岐山高级中学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通过一致评议,正式命名岐山高级中学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岐山高级中学建成于200512月,占地面积200亩(13.34公顷),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50亩(3.33公顷),拥有实验楼1栋,公寓楼4栋,教学楼4栋,办公楼1栋,学生餐厅楼1栋,学生服务中心楼1栋。新岐山高级中学是岐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岐战略,不断做大高中教育,进一步盘活城区教育资源,积极创建教育强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2006年,岐山高级中学有教师233名,其中具高级职称者46名,中级职称者100名,大学本科学历者210人;在校学生4021人。在管理上,实施年级组和模块管理模式,校风正、学风浓;高考升学率历年来在市、县名列前茅。 

  【独山铸铜作坊遗址发现】 2006年初,周公庙考古队在进行田野文物调查时,在故郡乡独山村发现了独山铸铜作坊遗址。同年35月,岐山县文化旅游局配合周公庙考古队,对故郡乡独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出西周时期各类遗迹65处,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和小件铜器等文物。特别是在20余座灰坑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范残片,已辨和可辨器型的种类有车马器、铜器范和模,个别陶范上有精美的重环纹,其中一块上有一个字的铭文。独山铸铜作坊遗址的发现是继河南省洛阳北窑、陕西省扶风庄白、岐山县周公庙铸铜作坊遗址发现后,全国发现的第四处西周时期铸铜遗址。遗址已被岐山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岐山县环保工作取得成效】 2006年,岐山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走标本兼治、重点治理、区域突破、典型引导、全面促进的路子,严格环境执法,建成了凤鸣镇、蔡家坡镇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顺利通过市环保局技术验收组验收;全县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了100%,烟(粉)尘、二氧化硫、悬浮物以及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削减量分别超控制指标完成了任务;氵韦 河和渭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圣龙箱板纸公司投资1500万元、科达纸业公司投资580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并投用,华祥、兴隆纸业公司污水治理“零排放”工程动工建设,天德纸业公司全面完成关停转产;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0610月,市、县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岐山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渭河水系污染问题,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改善蔡家坡基础设施及城市环境,推动蔡家坡工业化发展进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20064月,岐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岐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岐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及《岐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在全县选择主导产业比较突出、基础产业条件较好、村两委班子力量较强的28个村,作为全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岐星村、水寨村等经济实力雄厚且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结合城中村改造,推广“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岐星村计划投资2.4亿元,建设3个居民小区,容纳住户1800户;蔡家坡东堡子村投资195万元,为 48户村民提供户均125平方米的三室二厅单元房)。在西岐民俗村、城北村等经济条件处于中游的村,以道路、供水、通讯、绿化等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京当张家村等经济欠发达的村,主要从改善环境面貌入手,引导农民拆除门前厕所,清理街道“三堆”,修补残墙断壁,统一刷新住宅。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出现,使全县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县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岐山县“儿童出生登记促进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儿童出生登记促进试点”工作由国际计划(中国)、西安交大提供设计方案,于200512月开始,在岐山县实施。试点工作在凤鸣镇朝阳村、蔡家坡镇令狐村、五丈原镇五星村、祝家庄镇小强村和大营乡巩寺村开展,县计生、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参与并制订《岐山县出生登记管理办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试点村20012006年的儿童出生登记率由原来的42%上升到98%以上。200612月份,岐山县人民政府与国际计划(中国)、西安交大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分别举行“儿童出生登记促进试点”工作总结研讨会,试点的成功经验受到中外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岐山县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2005年,岐山县政府出台《岐山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办法》规定:从2005101日起,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城镇居民去世后必须全部火化。200611日,岐山县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工作,规划全县14个乡镇除个别山区村组外,所辖农村居民去世后必须全部实行火葬。县上首先在蔡家坡、五丈原地区进行试点,经过广泛宣传,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基本接受。截至2006年底,全县共有1276名死亡者实行了火葬。

  (李三虎)

岐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2006.12006.12

    县委书记 孟 军 

  副书记 白升安 

  刘周安(20068月离任) 

  霍铁桥(20069月任职) 

  周学贤 

  师双喜(20069月离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孟 军(200612月离任) 

  副主任 张福林(200612月离任) 

  李宏康 李清科 罗科让 

  县      长 白升安 

  副县长 苏红旗(20068月离任) 

  张海建(20069月任职) 

  王海峰 

  武世孝(20068月离任) 

  雷岁劳 蔡积仓 段长军 

  席升劳(20069月任职) 

  杨文明(20069月任职) 

  县政协主席 索富平 

  副主席 雷纪成 苏银利() 张慎立 

  ——————————————————————

扶  风  

  —————————————————————— 

  【概况】 扶风县东邻咸阳市武功县和杨凌区,西依岐山县,南跨渭河与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眉县相望,北与宝鸡市麟游县、咸阳市永寿县接壤,东北与咸阳市乾县相连。为宝鸡市的东大门,西距宝鸡市区90公里。全县东西宽27.6公里,南北长45.6公里,总面积751平方公里。辖93185个行政村,总人口45.89万人。2006年,中共扶风县委、县政府围绕“科学发展,团结稳定”的主题,大力发展“双群”(产业集群、城镇带群),深入推进“双创”(创建文明家园,创建平安扶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6.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第二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6%;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亿元,增长11.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4%。经济结构由2005年的25:40:35调整为24:42: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00元,比上年增加8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7元,净增268元,增长13.8%。全县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125万元,比上年增长24.3%,投资施工项目51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45个;本年投产项目42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7750万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81万元,同比增长15.5%,增收428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3.98亿元,比年初增加5.5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6‰。全县普通中学23所,小学20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09人,小学专任教师2108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100%。累计投入“危改”资金555万元,维修扩建校舍8126平方米,新建校舍3268平方米,撤并规模小的学校3所,新建民办学校4所。全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8个,研制开发新产品5个,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企业6个。城镇新增就业4203人;劳务输出130536人,比去年增加17121人;参加社会保障人数为58678人,比上年增加2452人。2006年,扶风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被中国食品协会命名表彰为“20052006年度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荣誉称号;

  2006年扶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完成 

  实绩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9.8

 

  13.3%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7.16

 

  6.2%

 

       第二产业

 

  亿元

 

  12.4

 

  19.2%

 

       第三产业

 

  亿元

 

  10.24

 

  11.5%

 

  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99125

 

  24.3%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3181

 

  15.5%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21

 

  20.1%

 

  五、农民人均纯收入

 

  

 

  2217

 

  13.8%

 

  六、人口自然增长率

 

  

 

  4.6

   

   

  【中共扶风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 20061020日~22日,中国共产党扶风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256名党代表和45名列席人员参加大会。会议总结了中共扶风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听取和审查了县委书记王拴虎所作的题为《坚持科学发展、维护团结稳定,万众一心开创全面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和谐新扶风的新局面》的报告;审查了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晓春所作的《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的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扶风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中国共产党宝鸡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在随后的十四届一次全会上,选举王拴虎为中共扶风县委书记,王琳、傅宇剑为中共扶风县委副书记,任晓春、张光宇、张海明、王若鹏、朱翠玲(女)、叶涛、张晓晨、魏建儒为中共扶风县委常委,任晓春为中共扶风县纪委书记。 

  【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 20061231日,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在扶风县法门镇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省政府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副主任马安荣、宝鸡市代市长王宏一同为中共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工作委员会和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揭牌。管委会由市政府授权,全权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9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其机构性质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事业编制,全额拨款单位,县级建制。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2006年,扶风县加大企业新扩技改力度,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实现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5%;集体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0.04亿元,比上年下降1.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中外合资企业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华龙日清方便面和面粉分别实现产值2.7亿元和1.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7%180% 

  【“质量兴县、名牌兴企”工作成效显著】 2006年,扶风县申报的华龙方便面、建忠佳家乐方便面、三太子方便面、冀东水泥等四个“国家免检”产品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审核;申报的秦川牛腊牛肉、震华棉纺两个“陕西名牌”产品通过了陕西省名牌委员会的审核;申报的圣丰乳业、凤友油脂、一品香茶叶等三个“陕西著名商标”通过了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审核;申报的巨良小麦淀粉、源盛小麦淀粉、官道小麦淀粉、好兄弟炒瓜籽、田园酿造食醋、一品香茶叶等六个“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审核;申报的秦川牛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出口苹果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验收,并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扶风县是2006年宝鸡市申报并通过审核的“国家免检”产品和“陕西名牌”产品最多的县。 

  【扶风苹果出口欧盟】 20061123日,扶风县60吨苹果出口欧盟,为果农换回外汇6万美元。扶风县是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苹果种植面积8万多亩(5336公顷),年产量15万吨,年均果业收入2亿多元。 

  【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二级公路建成投用】 20063月,由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支持投资1000万元,总投资2631万元、全长15.6公里的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二级公路正式建成投用。二级公路项目的建成,不仅解决了陕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通道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高校肉制品直供基地授牌】 200619日,陕西省教育厅、省农业厅正式命名扶风县鼎鑫肉制品有限公司为陕西省高校后勤肉制品直供基地并授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理、副省长罗振江参加了授牌仪式。为了保障陕西省57所部属、省属高校肉制品供应质量,2006年省教育厅、省高校后勤集团、高校后勤物资配送中心经多方调研选址,确定在扶风县建设陕西省肉制品直供基地。直供基地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已建成年屠宰60万头生猪的生产车间,其中30万头直接供给高校。二期拟投资9000万元,三年内建成100个标准化养猪小区,每个小区生猪存栏量达3000头以上。三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成一个万头商品仔猪繁育场和一个万吨饲料生产车间。 

  【“扶风讲坛”成功创办】 2006年,中共扶风县委在立足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全县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夯实干部理论基础,创新开办了理论学习的新载体——“扶风讲坛”。“扶风讲坛”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事形势、紧贴工作实际,分为“开放·文化建设”、“文明·政治建设”、“富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个部分;形式主要包括县级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回县辅导、专家教授来县讲课、基层干部和先进典型到县上作报告等。讲坛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并将学习群体扩大到所有县级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扶风讲坛”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三期,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验】 2006年,中共扶风县委、县政府把省级卫生县城创建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县一致,狠抓落实。扶风县的创建工作从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除“四害”、公共场所及饮用水、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单位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民意测验等十一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成立了扶风县建设省级卫生县城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和路段长责任制,建立了部门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对各相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层层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管理;改善基础设施(完成了县城新区东大街、西一路、东一路的硬化工程,硬化了县城老区主街道和八一路、北街与过境路接茬路面,铺设了过境路中段和东关路面。对主街道、北街、文艺路、八一路、河滨路等街道人行道进行了铺设,共铺设人行道300多米、2200多平方米,修补路面30多处、150多平方米,疏通排水管道200多米,设置垃圾收集箱13个,垃圾桶50个);规范了市场秩序(取缔了北街、商业街夜市和飞凤市场门前的水果摊位,启用了西关市场和飞龙市场,投资76万元对飞凤饮食市场进行改造);全面整治“五小”门店(对城区八类382户“五小”门店实行分片划段包干,关停7户,取缔3户);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加强了广告管理,基本做到城区墙体、电杆干净,无乱贴乱画现象;切实加强卫生综合执法(县城执法人员由原8人增加到现在的28人,添置了执法车辆;清扫保洁人员由原33人增加到现在的88人)。200611月,经省级卫生县城检查组验收,扶风县省级卫生县城创建顺利通过复验。 

  【省级WIS甲级县通过验收】 2006824日~25日,扶风县创建“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甲级县”(简称WIS甲级县)活动通过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估验收。自创“WIS甲级县”活动以来。扶风县委、县政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把信息化建设及“创甲”活动纳入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同时做到经费投入到位(从1997年至2006年累计投入资金62.2万元)、硬件建设到位(全县机房面积达156平方米,机房合格率达100%)、人员培训到位(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员都经过省、市、县统一培训,全部实行持证上岗)。特别是数据库质量高,WIS系统应用广泛。县级库录入率达到99%,逻辑错误为零,利用WIS信息系统实现了电子报表、生育登记管理、“三查”服务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流动人口网络化管理。建立了扶风人口网站。WIS信息系统管理规范,无游戏,无病毒,隔离好。 

  【大量珍贵文物被发掘】 2006316日,太白乡良峪村唐家沟组群众在修路时发现一座古墓葬,随即报告县文化文物局。经过文物考古专家现场清理和鉴定,是一座东汉时期墓葬,距今约有2000年历史。出土的13件(组)陶器、铜镜和釉陶鼎盖等完整文物,全是随葬的生活用具。417日,扶风县政府奖励唐家沟组3000元,以表彰群众自觉保护文物的行为。1015日,上宋乡红卫村神村组村民在烧砖取土时发现一古墓葬,立即报告“110”,经公安、文物部门发掘,共出土鼎、簋、斗、尊、戈等19件珍贵文物,专家鉴定认定是西周早期一个贵族墓葬,出土的珍贵青铜器距今超过3000年。119日,省、市文物局和扶风县政府在红卫村召开表彰大会,对积极保护国家文物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各奖励5000元。118日,城关镇五郡村村民在村北台地上修渠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他们及时报告宝鸡市文物局,并自发保护现场。经市县文物等部门抢救性发掘,共出土西周晚期青铜器27件(组),全属珍贵文物,其中部分还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1223日,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决定,对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的刘东林、刘银科、刘锁乾、刘邦劳、刘广告、刘东后等6位农民各奖励10000元,奖励五郡村委会15000元。 

  【三处古迹列入“国保”】 20067月,国务院批准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遗址、城隍庙古建筑、杨碑石刻三处古迹入选。“法门寺地宫遗址”位于法门镇宝塔村,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我国北方著名古刹之一。1987年发掘宝塔地宫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为世界独有,闻名海内外。“城隍庙”古建筑位于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初洪武三年(1370),是陕西关中西部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典范之作。“杨碑”石刻位于法门镇石碑村西,始立于唐天宝十二年(756),碑高6.67米,碑文系唐玄宗李隆基亲书,太子李亨题额,为陕西省第二大石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启动】 20061025日,中共扶风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200711日开始在全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会后,各乡镇都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召开了乡镇、村、组三级干部群众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县卫生局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的组建和人员配备,确定了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都成立了合作医疗科,配备了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群众37.8万人,参合率为90%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扶风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从200510月开始启动。入户调查的标准时间是200641日零时。扶风县确定的调查对象是法门镇的美阳村、农林村,午井镇的高望寺村、安上村,南阳镇的强家村、韩家窑村,揉谷乡的石家村、尚德村。县残联组织17名调查员及8名专科医生经过调查准备、入户登记、自查自纠、议查、互查、普查群纠等环节,于624日顺利完成调查任务。全县共登记调查对象875户、3055人,见面2390人,见面率达78.23%;筛查疑似残疾人409人,定性残疾人196人;对27106岁儿童全部进行了健康检查。调查结果显示,扶风县残疾人比例为6.42% 

  【《创业启示录》出版】 2006312日,扶风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主编的《创业启示录》内部出版发行。“十五”期间,扶风全县外出务工人员高达113415人,城镇新增就业6873人,年实现劳务经济收入突破4亿元,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务工致富的先进典型。为了弘扬先进、树立典型,营造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扶风县人劳局组织编辑了《创业启示录》。全书共9万字,印刷3500册。分为就业服务篇、务工创业篇、带头致富篇、创业典型篇,共辑录先进典型材料27篇,提供创业项目20个,为促进城乡青年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了范例。

  (段兴东 冯虎成)

扶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王拴虎 

  副书记 程引弟(7月离任) 

  王 琳(7月到任) 

  黄广谋(9月离任) 

  黎焕焕(10月离任) 

  傅宇剑(10月到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明兴 

  副主任 杨文科 胡广元 陈天怀  

  安彩芍(女) 

  县      长 程引弟(7月离任) 

  代县长 王 琳(7月到任) 

  副县长 李兴安(9月离任) 

  张光宇(9月到任) 

  毕小平(9月离任) 

  张海明(9月到任) 朱耀军 

  徐占良(9月离任) 

  梁宗建 田 晶(女) 

  张 薇(女,3月离任) 

  叶培哲 魏 林(9月到任) 

  王天勋(9月到任) 

  政协主席 马志斌 

  副主席 赵宏旭 张月贤(女) 王同川 

  ——————————————————————

眉     县

  —————————————————————— 

  【概况】 眉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与太白、岐山、扶风及西安市周至县相毗邻,是宝鸡市东大门,地跨渭河两岸,西距宝鸡市65公里,东距西安125公里,总面积863平方公里。全县辖91乡,123个村,88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22634.4公顷,人均0.074公顷。 年末全县总人口30.4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9‰,计划生育率99.1%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69911万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农业总产值47594万元,比上年增长7.6%;工业总产值15207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48.5元,比上年增加296.5元,增长14.4%。储备重大产业项目64个,基础设施项目53个,全年共争取政府性投资项目118个,争取国家资金3.1亿元,占年任务的155.2%.全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20542万元,增长25%。其中:城镇投资82676万元,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11300万元,农村投资26566万元。全县年内新增固定资产40943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1,合同引资17.6亿元,到位资金6.8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财政支出19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完成各项税收125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新发展、认定5户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专利17件,授权11件,开发新产品5项,全县民营科技企业达到47户。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53所,在校学生总数达60695人,其中:高中10848,初中19877,中等职业学校5646,小学24324人。2006年参加高考人数3970人,高考三个批次本科上线人数和比率均居全市各县区第一,上线率达86.5%,获全市高考上线“七连冠”殊荣。改造和新建了10所中小学危漏校舍5850平方米,建成职教中心实训楼、眉中学生公寓、营头明德寄宿制学校、眉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教育项目。

  2006年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比上年实 

  际增长(%)

 

  一、全县生产总值

 

  亿

 

  269911

 

  13.8

 

  其中:第一产业

 

  亿

 

  4.7594

 

  7.6

 

  第二产业

 

  亿

 

  15.2079

 

  17.1

 

  第三产业

 

  亿

 

  7.0238

 

  11.1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

 

  12.0542

 

  24.91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3487

 

  18.85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6.0335

 

  16.28

 

  五、农民人均纯收入

 

  

 

  2348.5

 

  14.45

 

  六、人口自然增长率

 

  

 

  1.69

   

   

  【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4662亿元(含省属),同比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7.6274亿元,同比增长29.6%;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产销率达到98.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4039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实现利税24355万元,是上年的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13453万元。规模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太白酒厂、社会水泥、陕丰淀粉等企业经过技改扩建后,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对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利税的贡献分别达到36%35.6%。企业技改扩建力度加大,全年共实施新扩改项目47个,完成投资3.06亿元。投资950万元,改善了三大工业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年入园企业达21户,完成项目投资7363万元,成立了纺织业协会和机械制造业协会,产业聚集步伐加快,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建材四大产业共完成总产值27.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实现利税1.44亿元,占全县工业利税的37% 

  【推进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5.04万吨,比上年增产0.77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夏粮总产8.15万吨,创历史新高。猕猴桃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实施了“猕猴桃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引进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在青化乡建成千亩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在西安成功举办眉县优质无公害猕猴桃产品推介会,“书记、县长街头卖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全县猕猴桃面积达到5333公顷,产量达到8万吨。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新建奶牛小区5个,奶站16个,奶牛存栏达到1.02万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5222万元。陕丰淀粉等9户企业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县已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1户,市级11户。在落实惠民政策中,直接补贴农民资金2004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万人,年创收入二亿元。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五个专项规划,根据“新建、改造、整治”的不同情况,确定全县23个村为试点村,优选设计了28套适合眉县农村实际的住宅方案,汇编成252页的《眉县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免费发放到全县123个行政村。5个市级新农村试点村共完成硬化道路15公里,绿化植树3万株,安装路灯56盏,拓宽改造村间道路31公里,衬砌渠道22公里。 

  【旅游业综合收入达5.76亿元】 完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与红河谷景区的成功合并,理顺了管理体制,旅游业快速发展,完成了下板寺游客中心、仿古旅游纪念品市场和一批景点开发建设项目,举办了首届太白山旅游滑雪节、第六届太白山旅游登山节暨中国宝鸡旅游纪念品博览会,在510市建立了旅游促销网络,与省内外19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扩大了太白山的知名度。全年共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15.7% 

  【招商引资落实到位资金6.8亿元】 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1个,合同引资17.6亿元,到位资金6.8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27%115%,其中27个项目已开工建成。全年搜集各类信息100余条,通过网络和重大招商活动对外发布信息80余条,编制项目56个,建立了眉县招商引资网站,编印了眉县招商引资项目册和眉县风光宣传册。在“全球华人祭祖暨招商洽谈会”期间,举办了眉县招商项目签约专场。引进四川雅安天雨酒业有限公司投资9600万元的太白酒灌装生产线,北京穗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老牛面粉30万吨小麦专用生产线,广东正力螺杆压缩机公司投资5100万元的关中压缩机新区建设,河南天海纸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县纸厂技改扩建瓦楞纸、白板纸生产线;借眉县资源优势,引进陕西双龙投资集团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物流园区项目,宝鸡大精机床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征地3.3公顷建设秦岭石油机械压缩机项目,新疆八钢集团投资8000万元改建汽车弹簧板生产线项目,宁波中苑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肌醇提取和中药材深加工项目。与国外投资集团、企业联系,引进德国比尔信息公司投资1080万元建设的三星高智能印务项目,引进美国资金1500万元建设的猕猴桃切片项目,香港御温泉国际度假酒店管理集团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太白山御温泉项目,韩国曙光种业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洋葱种植基地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成效显著】 全年共上报国家投资项目120多个,争取到位118个,争取专项资金3.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55.2%。中央、省、市各级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村安全饮水、职教培训基地和基层法庭建设等一批项目落户眉县。年初确定的48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强化项目规范化管理,实行“质量、进度、投资”三控制,“合同、信息”两管理,推介产业化项目20个,县城二级汽车站、灞汤灌区挖潜改造、华瑞纺纱生产线等27个项目全面竣工。中央、省、市各级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村安全饮水、职教培训基地和基层法庭建设等一批项目落户眉县。20065月,投资4000万元建成城区太白酒灌装分厂,分厂征地10公顷,建厂房3000平方米,设计新增装酒能力1万吨,预计新增税金1800万元,新增收入1亿元。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共落实非公企业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投资15958万元,合同引资9328万元,到位资金9028万元。按照突出产业特色,创建环境优势的思路,对常兴、营头两个工业园区制定了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强化服务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058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3%,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6115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06%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 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县乡村公路建设总投资达23667万元,投资3400万元的河营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建成投用,投资7500万元的310国道眉县段拓宽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6150万元,投资7857万元的关中旅游环线眉县段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442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投资4544万元,建成通村水泥路117.6公里、砂石路87公里、通达工程13公里。县城建设步伐加快,投资765万元实施了平阳街西段拓宽改造工程,投资488万元建设了美阳街休闲广场,投资220万元完成了美阳街西段排水工程,投资1210万元的县二级汽车客运站建成投运。全县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达2187万元。其中常兴镇投资210万元,完成了东大街道路、排水管道铺设、镇区停车场建设、设置垃极桶等项目;汤峪口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了景区路、桥、灯、排水等工程和镇区市政设施维修等;横渠镇投资62万元,完成了镇区排水设施建设;营头镇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镇区沿石安装和人行道地砖铺设,安装路灯28盏, 

  310国道眉县段改造工程】 310国道眉县青化至岐山五丈塬公路改建工程是陕西省交通厅2006年度干线公路改造重点项目,全长43.01公里,其中6.48公里为新建路段,其余35.11公里为旧路改建,路基宽度12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项目预算投资7433万元,建设资金由交通部、省交通厅补助和地方配套共同解决。2006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4月底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工作并开工。截至年底,共计完成投资5908万元,占计划的79.49%。完成征地2.13公顷,拆迁建筑物1210平方米,砍伐各类树木1700棵,拆除围墙200米,路基挖、填方及加宽共计完成33.2万立方米,路面垫层完成量占总计划的92%,桥梁、涵洞、防护工程完成量占总计划的100%,建成32米中桥一座,涵洞共计181.3/21道,浆砌排水沟1.7万立方米/16.57公里,预制排水沟盖板9972块,浆砌路沿石9537立方米/31.79公里。1120日前,完成了除眉县县城过境段以外所有改造路面的沥青铺筑任务,全线将于20075月建成。 

  【开展“绿色眉县”创建活动】 编制了《“绿色宝鸡· 眉县”创建县城及重点镇绿化规划<五年>》,完成了重点区域“五镇两区”绿化规划,实施了景贤路南段2400平方米、美阳街中心广场6030平方米、美阳街西转盘700平方米、城区15个单位庭院绿化达标等一批绿化项目,全年累计新增绿化14983平方米。在广场、公路、街道两侧栽植苦栾、塔柏、冬青、垂柳等树木35000余棵;全县6个重点镇建成绿化地13300平方米,栽植树木29000余棵。20061123日,眉县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县职教中心校长高军民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 20061116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会议室主持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专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眉县职教中心校长高军民作为县区教育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在会上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眉县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汇报,对全国职业教育提出三点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赞扬。 

  【《难民慈禧》出版发行】 200611月,一部以晚清时期眉县籍官吏王步瀛《随扈程记》、《随扈杂识》为基本史料来源,主要反映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仓惶西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史专著——《难民慈禧》,由香港银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者为袁智强、刘怀君、严文国、张黑龙,全书16万余字,32开本,论述了“两宫西狩”及回銮的全过程,填补了以往史学界关于这一事件论述的空白,对研究“庚子之变”乃至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实施农村开发以工代赈工程】 实施了农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工程,为20个村新打机井9眼,新修道路25公里、桥梁4座、渠道15.5公里,铺设管网54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00公顷,解决了1842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投资300万元,占任务的111%;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工程,在营头、常兴、青化三个项目区共衬砌渠道28公里,新打和修复机井57眼,架设线路3.4公里,铺设低压暗管46公里,修筑建筑物365座,沙石田间道路11公里,完成投资438万元,占任务的101%;筹资40万元建成槐芽草莓市场,建成交易棚1400平方米,硬化交易场地6000平方米。 

  【信用社小额信贷倾心“三农”】 2006年,全县信用社支持农户发展高酸苹果、猕猴桃、干鲜杂果433.3公顷,支持发展秦川牛及奶牛1200多头,春耕、“三夏”、“三秋”生产期间投放专项信贷支农资金1206万元,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需求。在倾心支农服务中,县信用社为全县农民建立经济信用档案50396户,发放贷款证42166户,分别达到全县农户总数的74.1%62%。全县60%以上的农户拥有小额贷款证,全年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650万元,为支农力度最大的一年。 

  【“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 对姜眉公路开通后事故上升,影响全县交通安全的情况,及时抽调人员,坚持4班倒24小时执勤,加强交通疏导。在眉齐路南北两个十字投资30万元安装了交通设施,首次有了交通“红绿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划交通标线30000米,增设交通标志牌47面。全年上路检查车辆68390台次,纠正交通违规行为45095次,行政拘留8人,吊销驾驶证5个,受理上报各类交通事故51起,死亡17人,受伤30人,经济损失19.2万元,结案率83%。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受伤人数下降33.3%,经济损失下降7.6%。发生逃逸案7起,侦破6起,依法起诉1313人。 

  【城乡居民特困医疗救助】 全年实施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济520人,其中实施农村医疗救助430人,救助金额14万元。资助16.35万元,使16350名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眉县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暂行办法》,对162名城市低保户重大疾病患者给予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费补助15万元,对槐芽初中64例流行性腮腺炎集体发病的学生进行了救济,发放救助金1万元。组织推荐了17名特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和8名唇腭裂患儿去省武警医院和西京医院实施免费手术治疗,争取4万元救助1名面部畸形患儿去北京进行免费手术,共减免费用24万元。

  (杨虎平)

眉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王宝平(200676日免) 

  王 琳(200676日任) 

  副书记 张乃卫 

  王兴怀(2006912日免) 

  马孝全(200696日免)  

  霍铁桥(200696日免) 

  王 勇(200676日免) 

  张新科(20061113日任) 

  陈爱民(2006117日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宝平(2006年1月4任~2006年8月4免)

  王 琳 

  副主任 杨世宗 周金锁  

  李雪莉() 王志杰 

    张乃卫 

  副县长 陈 平 杨 伦 刘红霞()

  王兴怀(200696日免) 

  姚建社(200696日免) 

  毕小平(2006914日任) 

  武长江(20061123日任) 

  王春社(20061123日任) 

  县长助理 王振锋  

  县政协主席 卢文远 

  副主席 杨民生 杨参天  

  赵锦文(200614日任) 

  ——————————————————————

麟  游  

  —————————————————————— 

  【概况】 麟游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版域面积1606平方公里,辖55乡,100个行政村,409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县城距西安市160公里,距宝鸡市106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眉县入口处55公里。全县有耕地1.87万公顷,宜牧草坡4.67万公顷,宜林荒山2万公顷。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特产种类繁多,其中核桃、蜂蜜、杏仁、中药材、布尔羊、肉牛、黄玉米、荞麦、各种名贵杂豆等享誉省内外。煤炭、陶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大,已探明麟北煤田煤炭储量达29亿吨,煤质优良,开发潜力巨大。2006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36万元,增长38.03%;工业增加值达到1.23亿元,比上年增长7.9%;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7元,比上年净增198元;粮食总产达6.674万吨,人均881.5公斤。麟游县山青水秀,历史悠久,青莲山公园、千佛院、安舒庄百里林海植被丰茂,生态良好,享有“天然公园”和“森林氧吧”之美誉。隋唐时期在今县城所在地修筑的避暑离宫——仁寿宫、九成宫,享有“离宫之冠”的美称,两朝四帝21次驾幸麟游,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著名的有由唐代名臣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国之瑰宝《九成宫醴泉铭》碑、唐高宗李治御书、三品以上文武官员48人亲笔题名的《万年宫铭》碑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善寺石窟。 

  2006年麟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75

 

  12.0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2.13

 

  8.0

 

       第二产业

 

  亿元

 

  1.64

 

  16.6

 

        其中:工业增加值

 

  亿元

 

  1.23

 

  17.4

 

       第三产业

 

  亿元

 

  1.98

 

  13.1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57

 

  31.0

 

     其中:更新改造

 

  亿元

 

  0.61

 

  23.6

 

  三、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0.11

 

  38.03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 

  为100

 

  101.6

 

  0.6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47

 

  17.0

 

  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4602

 

  7.6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97.12

 

  13.2

 

  八、就业和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

 

  9

 

  6.5

 

    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0.06

 

  22

 

    3.城镇登记失业率

 

  %

 

  2.65

 

  0.24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2.27

 

  0.67

 

   

  【“先锋行动”引领村民致富】 麟游县4326名党员中,近百分之八十党员分布在农村生产一线。自2003年起,县上根据山区党建和经济基础情况,每年在10个乡镇分别确定12个村党支部,510户党员和产业发展带头人,作为“先锋行动”创建对象,培养致富先进典型。县上从可支配党费和项目资金中拿出近100万元资金和争取的近40万元专款,为56个村新建砖混结构村级阵地2644752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室37个,建立电教播放站点100个,使农村党员电化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引导和激发“先锋行动”创建对象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创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特色产业+农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产业发展带头人联合发展”的四种致富模式。党建“先锋行动”实施三年来,建成村级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32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74户,帮带600多户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职业教育改革办学模式】 麟游县职业中学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广西盛名教育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引入“零学费入学”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受到了群众欢迎。模式是:在全县范围内招收机械加工、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生,学制二年。第一学期由学校教师带队,赴广西合作企业见习,挣取学费;第二学期返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第三学期又赴企业再实践提高并为下一学期挣取学费;第四学期返校进行毕业前的强化学习,学生毕业后负责安置工作,并跟踪服务五年。首批136名入学新生于200632日赴广东江门见习。 

  【西海苑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06314日,麟游县西海苑总体规划评审会召开,市规划局、市城建局等单位的12名专家学者和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县级有关部门及有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通过了由陕西省丰宇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麟游县西海苑总体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完善后报批实施。规划占地面积14.7公顷,区域划分为7大区10个板块,紧扣“留住记忆,保护古城”这一主题,以宫碑为核心,建设九大景点,重塑西海十二景,再现大唐历史神韵。 

  【九成宫牌农产品商标成功注册】 2006528日,由麟游县农技中心申请的九成宫牌农产品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批准。该商标被核定使用植物种籽、小麦、玉米、豆(未加工的)、谷、鲜水果、新鲜蔬菜、鲜食用菌、核桃等10类农产品,有效期10年。 

  【麟游被列为国家大中型农机具补助项目县】 经过争取,麟游县首次被列为国家大中型农机具补助项目县。2006年,全县共有40户农民享受到国家40万元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国家对农民购置拖拉机,将根据马力不同每台分别给予800015000元的补贴,播种机、旋耕机等农机具也给予一定补贴。 

  【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型县城】 麟游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发展思路,实施“东扩、南移、西延”战略,构筑“四纵四横”城市框架。实施街道改造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城区街道、公路及城乡结合部的村间道路进行了硬化油化,铺设彩色人行道砖2.96万平方米。结合城区街道改造,将所有排污、排水管网、通讯光缆一次规划埋入地下。实施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工程,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宣传文化中心广场和占地81.2万平方米的青莲山公园及山神沟休闲垂钓中心,完成了西海苑一期、天台山公园绿化美化及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新建垃圾填埋场和停车场各一处。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高档树种,一街一景”的要求,对城区街道及各单位庭院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沿街林带、绿化带150多个,绿化面积74.0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3%,人均绿地53.3平方米,安装路灯和景观灯4850盏。实施桥南新区综合开发工程,建成青莲路和青莲山森林公园,并计划投资2120万元,建设桥南体育场,实施“一河两岸”治理工程,拦坝蓄水,打造新的城市景观。 

  【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麟游县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年底已先后投入总资金达4000多万元,完成移民搬迁点31处,有728户农户、3495人享受到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实惠。 

  【烤烟生产再创新高】 麟游县是优质烤烟种植基地,2006年,县烟草收购部门与烟农签订了收购订单,出资300多万元,采取向烟农无偿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形式,加大烟农扶持力度,在全县改建、新建标准化烤炉548座,配套水泵、水管等灌溉设施120台(套),截至年底,全县种植的1022.7公顷烤烟丰收,共收购烟叶39156担,完成产值1466万元,实现税金293.2万元,同比增长44.4%,烟农收入和实现税金均创历史新高。 

  【省委副书记董雷来麟游视察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2006621日,省委副书记董雷带领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姚引良,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黄龙,市委常委、秘书长杨瑞乾,县委书记张校平、县长陈小林陪同下,到麟游县崔木镇崔木村和省布尔羊良种繁育中心,了解了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民主管理是基础,使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两免一补”资金突破400万元】 2006年,麟游县贯彻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争取资金,为全县30559名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了杂费,为5695名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423名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两免一补”金额达到456.61万元。 

  【麟游被列为全省农村安全饮水整县推进试点县】 200610月召开的首批全省农村安全饮水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会上,麟游县被首批列为全省农村安全饮水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083.3万元,新建64处供水项目,其中乡镇集中供水工程10处,10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4处,1000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18处,分散供水工程32处,解决50200人饮水安全问题。 

  【副省长吴登昌来麟游考察扶贫工作】 20061017日,副省长吴登昌带领省工交办、扶贫办、陕西中烟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在代市长王宏和市级有关部门、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在麟游县检查扶贫开发工作。吴登昌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他要求麟游县为煤田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煤田早日开发建设。吴登昌一行到招贤镇阁头寺村慰问了李海林等两户困难群众。现场协调解决130万元用于阁头寺村移民搬迁。 

  【澄水河流域坝系建设项目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终审】 项目共涉及麟游县九成宫镇、崔木镇、招贤镇、桑树塬乡四个乡镇,13个行政村18107244人,计划投资3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00万元,建设骨干坝15座,中型坝3座。项目建成后,可淤地90平方公里,治理度将达到69.4% 

  【农村公路建设有成效】 2006年,麟游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全年投资6180万元,改建、新建油路169.25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的210省道凤翔至麟游40公里三级公路于10月建成通车,65日,麟游县桑树塬乡土桥村至丰塬村通村油路建成通车,项目总投资130多万元,总里程8公里,建设标准为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改变了麟游有史以来没有通村油路的历史。年内1380.5公路的通村油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现代化中药提取生产线建成投产】 由宝鸡仁寿中药饮片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美力植化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1796万元在麟游县建设中药材提取芝麻素中间体项目生产线于200610月底建成投产。项目可实现年生产总值3300万元,实现利税41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50个。 

  7万多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麟游县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困绕着山区群众。200611月,麟游县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制定了《麟游县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实施。截至1231日,全县10个乡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到7177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数的95.02%,参合率居全市第一。 

  【精心构建平安麟游】 麟游县在实施“平安麟游”建设中,为每个乡镇配备了综治专干,投资20多万元建立乡、村、部门规范化综治办,给全县1551名治安中心户长统一印制门牌和基本情况一览表,组建了县城和毗邻地区11个专业巡逻队,报酬由财政负担。每年年初与乡镇、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严格考核,先后对1个乡、4个县级部门综治工作实施“一票否决”,撤销38个治安模范村称号,责令4个单位(村)限期整改。截至2006年底,全县50%的乡镇,80%的单位和行政村实现了刑事、治安零发案,有2个乡镇8个村被授予平安示范单位,县上先后被授予省级安全县、市级平安县。 

  【中篇小说集《红绿绣鞋》和党史人物传记《王乐天传》出版】 麟游县农民作家李希平的长篇小说《狗剩》于200610月份获全国第三届乡土文学大奖赛浩歌杯奖之后,又一部中篇小说集《红绿绣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麟游县政协编辑的麟游文史资料第九辑《王乐天传》于200612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王乐天传》以丰富的史料、灵活的编排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反映了中共麟游地下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英雄壮举,弘扬了“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教育价值的爱国主义教材。 

  【兰乾生书法获奖】 200612月,麟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中国书画协会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法师兰乾生在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大展赛中,书法作品《和谐》荣获一等奖,兰乾生本人被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 

  【《九成宫醴泉铭》碑喜登邮票】 现珍存于麟游县城碑亭内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帖被列入2007年中国纪念特种邮票发行计划,作为《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的第3枚。这是继2003年宝鸡市青铜重器毛公鼎铭文入选《中国书法——篆书》特种邮票之后,宝鸡又一古代书法精品入选国家特种邮票。《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传世碑刻中最负盛名的一件作品,建于唐贞观六年(632),为欧阳询晚年奉敕之作。此碑24行,每行49字,是历代楷书临习的经典范本,也是国家珍贵的三绝古碑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铭”,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对重点造林区实施封山禁牧】 麟游县落实陕西省封山禁牧令,对重点造林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212个,成立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心,组建10个天保管理站,聘用240名管护人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森林管护面积达5.4万公顷。截止2006年年底,全县有林面积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3%,高于18.21%的全国森林覆盖率。 

  【千万元兑付退耕还林农户】 20061231日,麟游县给退耕还林农户一次性兑现了1200多万元的退耕还林款。麟游县宜林荒山和坡耕地面积较大,从1999年以来,县上落实上级退耕还林政策,登门入户动员,发放资料,使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县上抽调县乡干部驻村蹲点,协调搞规划,调运树苗和后期管理,调动了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到2006年年底,完成退耕还林(草)和荒山造林面积1.58万公顷,已成林面积达0.9万公顷,木材积蓄量达到42万立方米,林地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亿多元。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了干杂果产业的发展,全县建成优质示范园,发展核桃和仁用杏等经济林0.67万公顷。 

  (付林虎)

麟游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张校平 

  副书记  陈小林(7月离职) 

  田来锁(7月任职) 

  吕千军(7月离职) 

  赵玉平(10月离职) 

  王建利(9月离职) 

  李周科(10月任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建成(10月离职) 

  副主任 王生珍 

  赵锦铭(12月离职) 

  李春花(女) 杨士钊 

  县      长 陈小林(7月离职)  

  田来锁(代)(7月任职) 

  副县长 张万民(9月离职) 

  赵永怀(9月任职) 

  张建科(9月任职) 

  蒲武杰 许红霞(女) 

  宋崇军 龙政军(8月离职) 

  白英民 孔祥忠(8月任职) 

  县政协主席 闫巧梅(女)(10月离职) 

  副主席 田积乐 何永生 苟克锋 

  ——————————————————————

太  白  

  —————————————————————— 

  【概况】 太白县位于宝鸡市东南,地处秦岭腹地,因境内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名。全县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6万公顷,耕地面积6533公顷。全县辖53乡,66个村民委员会、261个村民小组和3个街道社区。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5.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5‰,计划生育率达到100%2006年,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特色农业、电力能源、生态休闲三大优势资源开发,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04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80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76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43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204万元,增长25.2%;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4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1608元,比上年增加146元。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号工程”,全县年内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1个,合同引资3亿元,到位资金0.9亿元,超额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确定的20个重点项目(含30个子项目),共完成投资1.46亿元,其中22个子项目已建成投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绿色太白”创建活动,建成4条绿化带,5块绿地,5个园林式小区和20个园林式庭院,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长治”七期水保生态修复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完成人工造林5030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还林1.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95%。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重点村建设共完成投资520万元,新启动建设重点村13个;启动建设梁家山等18个集中移民搬迁点,搬迁群众433 1801人;发放扶贫贴息到户贷款549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4821万元;争取联县扶贫资金114.7万元;全县输出劳务6533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3368.9万元,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6600人次,年内,太白县参加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研讨会,在会上交流了工作经验。“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双拥模范县” 市级六连冠、省级四连冠的殊荣。 

  太白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增长

 

  2006年比 

  2005年实 

  际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4.004

 

  9.3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38

 

  9.1

 

  第二产业

 

  亿元

 

  1.6769

 

  10.4

 

  第三产业

 

  亿元

 

  0.9436

 

  7.4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204

 

  20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824

 

  1.8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529

   

  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1608

 

  10

 

  六、交通、电讯

       

  客运周转量

 

  万人 

  公里

 

  3119

   

  邮电通信业务总量

 

  万元

 

  916

 

  18.8

 

  程控电话

 

  

 

  7728

 

  13.3

 

   电话普及率

 

  

  百人

 

  14.87

   

  七、文教卫生

       

  中学在校学生

 

  

 

  3152

   

  小学在校学生

 

  

 

  4577

   

  医院

 

  

 

  13

   

  病床

 

  

 

  192

   

  卫生技术人员

 

  

 

  184

   

  有线电视用户

 

  

 

  5100

   

  八、社会保障

       

  1、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1358

   

  2、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1342

   

   

  【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排意见》、《规划编制意见》等配套文件,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安排部署;组织县、乡、村干部300余人(次)赴旬邑等地参观学习,结合本县实际,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制定全县总体规划;完成了3个试点村、10个重点村和2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实行县乡领导包抓和部门帮扶工作责任制,出台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帮扶、农民主体、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确定了47个重点建设项目,至年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 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  实施“优菜、兴药、壮果”三大工程,加速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优菜工程:完善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穴盘育苗、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367公顷绿色蔬菜产业科技园、16.7公顷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园和0.3公顷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引进名优新特蔬菜品种20余种,生产有机蔬菜124吨,蔬菜品质提高。甘蓝、西兰花、生菜、菜豆等6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A级认证,“太白山”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顺利通过省农业厅复检验收。全县种植蔬菜共计0.47万公顷,总产达20万吨,实现产值8474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净增收69元。兴药工程:推广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技术,建成水飞蓟、党参等5GAP基地,建成8公顷红豆衫种苗繁育基地和3.33公顷太白山野生名贵中药材驯化中心,驯化种植太白山“七药”为主的野生名贵中药材20余种。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680公顷,累计达到5866.7公顷、农民人均净增收65元。壮果工程:以发展核桃、板栗等杂果和反季节桃、梨为重点,改良品种,优化结构,加强杂果园管理。全县新增杂果200公顷,累计达到7533.3公顷,核桃、板栗、花椒三大杂果产业带初具规模。全县畜牧业取得较快发展,家畜存栏达到5.15万头(只),畜牧总产值2605万元,同比增长14.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2006年,全县完成13个村共31公里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投资279万元改建村级道路32.5公里;投资1040万元,修建15个村的砂石公路104公里;投资160余万元修建总长度234.7米的村级石拱水泥桥梁13座,新硬化、改建的村级公路两旁均栽植了塔柏等绿化树木,通村公路建设进度位居全市前列。完成了二郎坝等7个村41公里低压电网线路整改。建成过口等村5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500名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建成黄柏塬村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0公顷。在鹦鸽、桃川两镇5个村首批建起沼气池175口,为全县农村培训沼气修建技术人员67名。新建农村移动通讯基站15个,电话村8个。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100多户。 

  【 农田改造与土地复垦建设 】 2006年,在太白河、桃川两镇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的太白河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面积88.3公顷(整理51公顷,复垦37.3公顷),总投资357万余元,新增耕地28.6公顷。于529日开工,年底已完成土地平整67.5公顷,覆土10.9万立方米,移动土石方17.6万立方米,修筑道路3251米,安装管道3594米。桃川镇杨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查立项,面积57.6公顷,预算投资350万元,于35日开工建设,年底完成覆土50.9公顷,移动土方41.9万立方米,修筑道路8340米。 

  【 “太白山”牌蔬菜、中药材获欧盟认证 】 在甘蓝、西兰花等6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A级认证后,又取得了欧盟认证机构ECOCERT颁发的有机认证证书,成为全省首家获国际认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取得认证的有生菜、花椰菜、菠菜、甘蓝、南瓜、萝卜、胡萝卜、西葫芦、韭菜、洋姜、白菜等11个品种。太白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水飞蓟种植基地获得欧盟有机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中药材认证证书,是全省唯一获此认证的中药材基地,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绿色太白”创建 】 按照“由深山造林向城区绿化转移,由荒山工程造林向城镇和主干公路窗口地带转移,由造林绿化向抓点示范转移,由围绕县城绿化向农村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转移的“四个转移”思路,加快公路、河流、渠道、坡面绿化。以县城为中心,实施“五个延伸”(绿化向城镇小街小巷延伸、向单位内部延伸、向城郊结合部延伸、向乡镇延伸、向农村延伸)、推进“七大工程”(县城绿化、村镇绿化、园区绿化、庭院绿化、河堤绿化、绿色屏障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打造西部生态强县和宝鸡“后花园”。全年共投入创建资金1105万元,组建专业工程队8个,共投入劳力3.5万人次,绿化面积604.6公顷;三个坡面植树159.6万株,面积448.9公顷;重点城镇绿化13.8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65万株,28个村的绿色家园建设补植各类苗木1.26万株。 

  【“五大工程”扮靓县城 】 2006年,县城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实施了五大工程:绿色工程,共投资160余万元,新建了城南、街心、青年、百合四个绿化广场和滨河休闲园17900平方米,新建四个绿化带4公里;穿城而过的牛家沟河堤安装900余米仿汉白玉护栏,牛家沟河县城段得到根本治理。畅通工程,投资200余万元改造了青年路、东大街东段、新建路、北大街、南大街,总长1800余米,“五横五纵”的网状道路骨架已经形成。硬化工程,投资55万元完成重点地段硬化面积1万余平方米,城区各主要人行道已基本实现硬化。点亮工程,投资80万元,完成了青年路、新建路等街区新型路灯建设。人居工程,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民的居住条件为目的,投资240万元的新建滨河家园,完成了一期工程。 

  【 青峰峡森林公园建成开园 】 投资460余万元,以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青峰峡森林公园于68日举行开园仪式,公园内已建成宾馆、宿办楼43430平方米,商业、综合房屋1200平方米,蒙古包14处、休闲竹楼208平方米,休闲旅游服务等各类设施已初具规模。开园后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全年共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4万元。 

  【 县医院住院楼竣工投用 】 投资260万元、面积2916平方米的县医院新建住院楼于11月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完成内部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电梯、程控电话、床位安装、手术室装备等医疗辅助设施建设;投资53.5万元购置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13台件,使县医院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6年冬,县上组织抽调专业人员60余人历时一月,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线调查,通过论证测算,制定了《太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等领导机构,举办各级医疗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培训会4次,培训300余人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专栏、宣传材料、广播、宣传广告牌、公示栏、标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群众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增强了群众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建立了稳定的筹资机制和科学管理模式,推行和完善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和直通车报销制度。12月太白县被市上确定为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 

  【 莽草酸、青蒿素生产线建成投产 】 太白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金可公司联合开发莽草酸、青蒿素新产品,按照GMP标准,投资1652万元,改造、扩建旧有厂房、更新设备,建成年产100吨莽草酸及10吨青蒿素生产线,5月底完成提取、分离、精制、检测等40余套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后投入正式生产。形成水飞蓟素、莽草酸、连翘提取物、青蒿素等为主导产品的10 多个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8个,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 

  【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 2006年,向世界自然基金会申报大熊猫保护项目6个,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加强,境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生存栖息的环境得到改善,种群数量增加,活动区域扩展。1229日,因降雪降温,黄柏塬乡大箭沟水井湾发现4只大熊猫发生争斗撕打,其中一只年龄约13岁的雌性大熊猫严重受伤。县委、县政府接报后,指示林业、动物保护等单位组成抢救小组,于30日晚将受伤的大熊猫运回太白县城,得到及时救治,于当晚送往陕西省楼观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育中心,这只被成功抢救的大熊猫取名为“瑞雪”。年内还抢救伤、病金丝猴4只,二类水生珍稀保护动物大鲵一条。 

  【 暴雨冰雹袭击成灾 】 20066241740分左右,太白突降暴雨,部分地区降冰雹持续约10余分钟,这是县内10余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冰雹灾害,最大雹径约3公分。嘴头、桃川两镇11村的725.7公顷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造成部分村蔬菜绝收,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86.55万元。

  (杨文锦)

太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张宗智(7月离任) 

  张万奎(7月到任) 

  副书记 张万奎(7月离任) 

  曾玉秀(女、9月离任) 

  刘拴怀(9月离任) 王生辉 

  任小康(9月离任) 

  陈 涛(2月离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宗智(7月离任) 

  张万奎(7月到任) 

  副主任 仵春哲 赵保全 张宝坪 

  李 革 

  县      长 张万奎(7月离任)  

  贺 东(7月到任) 

  副县长 段寅生(9月离任) 

  武世孝(9月到任) 

  张国栋(9月离任) 

  赵会翔 刘增强 

  杨陆平(10月到任) 

  王长号 王红良 

  康小安(9月离任) 

  强小陆 王恩社(9月到任) 

  县政协主席 宫志宏 

  副主席 陈永安 陈斌杰 王 芳()

  ——————————————————————

凤     县

  —————————————————————— 

  【概况】 凤县位于宝鸡市西南端,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扼川陕、秦陇要冲,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02150个行政村,6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5万人。全县耕地1.29万公顷、草场4.4万公顷,有乔木360余种,林地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8%.有可供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410多种,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发展种养业。水力资源潜力较大,水能蕴藏量13.1万千瓦,有6.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锌、铜、锑等金属和煤、石墨、石灰石、硅石、钠长石、白云石、橄榄石等非金属矿共27种。其中铅、锌已探明储量360万吨,约占全省储量的80%。黄金已探明储量108吨,居全省前列,其它非金属矿产储量在23亿吨以上,开发前景广阔。境内山青水碧,层峦竞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集“雄、险、秀、幽、奇”于一身的紫柏山凤县景区、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嘉陵江源头景区,又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褒斜道、故道、连云栈道遗迹和众多仰韶文化遗址。境内交通便利,宝成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212省道以及凤太公路与地方道路纵横交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电力充足,有3个中心供电站,8个变电站和9个供电所,是全省首批山区电气化县。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95%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98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财税总收入2.4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82万元,同比增长41.1%34.8%;农民人均纯收入2170元,净增278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66亿元,增长43.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2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增长22.5%

  2006年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06 

  实际 

  完成

 

  2006年比 

  2005年 

  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6.98

 

  15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0.6

 

  4.5

 

    第二产业

 

  亿元

 

  11.36

 

  19

 

    第三产业

 

  亿元

 

  5.02

 

  8.5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4

 

  28.9

 

  三、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5082

 

  34.8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4

 

  22.5

 

  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170

 

  14.7

 

  六、社会保障

       

  1、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6103

 

  16.5

 

  2、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

 

  

 

  10122

 

  3.3

 

  3、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3239

 

  14

 

  七、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412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3.4

   

  八、人口自然增长率

 

  

 

  0.63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农业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全年栽植花椒448万株,花椒总产量1500吨,总产值5000万元。栽植苹果83.1公顷,发展中药材520公顷,留存面积达到3866.7公顷。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84万头、1.96万头、2.14万头,实现畜牧产值1920万元,同比增加252万元,全县实现农业产值9579万元。投资2470万元,实施42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退耕还林2186.7公顷,封山育林66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7平方公里,新建人饮工程11处,建成涉及48个村的通村砂石路115.5公里、水泥路34公里、架设通村桥梁6座。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新修6个移民拆迁点,搬迁贫困人口120600人,解决1.35万人的温饱和脱贫问题。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矿产、植化、建材、水电四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建成了矿产品税费统征系统,杜绝了税费流失,规范了矿产开发秩序,实施了5.5万吨铅冶炼技改项目,完成了地质勘探,金属矿产开发,铅锌选厂建设,水电开发等14项技改项目,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26亿元,同比增长6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7.68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81亿元,同比增长31.2%。年产铅锌精粉6万吨,锌锭6.48万吨,黄金4.24万两,水泥14万吨,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100%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优势资源招商和存量资产招商战略。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1个,落实到位资金1.8亿元;投资2.6亿元实施了33个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嘉陵江县城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凤成大厦,5000吨氧化铅,花椒树脂油加工,孔棺水电站建设等项目已竣工投产;凤县体育馆建设项目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28.9% 

  【三产和旅游业较快增长】 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放宽准入领域,营造公平环境,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年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80万元。交通运输、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房地产、餐饮、商贸等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03户,累计达到231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36户,累计达到313户。市场繁荣,商品充裕,消费稳中趋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增长22.5%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达标】 20055月,中共凤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决定后,全县上下一心,确立了“硬件上项目,管理上档次,整体上水平”的工作理念,统筹规划,部门分工,群众参与,重点推进,综合治理,于20061127日通过省上检查验收。县上投资2.13亿元,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和“一江两岸”治理规划,实施了道路、街区硬化改造,旧城改造、新体育场三期工程,环卫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等六个创卫系统工程和316国道县城过境段天水路拆迁、拓宽、改造硬化工程,城南广场、中心广场新建工程,县城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凤县火车站综合治理,县城交通秩序及车辆维修业整治等十二个重点项目。绿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增绿化面积27.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24%,绿地175563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10.3平方米;美化亮化工程扮靓山城,88个单位完成了单位建筑内外装饰、装修工作,57个单位按要求安装了建筑物轮廓灯,在县城四个重要位置设置了景观灯、射灯,新安装路灯290盏。在宝鸡路建成了以凤县人文历史传说为背景的文化墙240米,一、二号翻板闸坝试蓄水成功,形成了17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拆迁改造工程为县城“整容”,改造硬化、拓宽道路9条,总长8850米,道路硬化面积5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4580米,拆迁危旧建筑39949.7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4400余米,新修公厕12座,安装新型环保垃圾屋10个、果皮箱310个、垃圾收集桶300个。整治规范单位、门店近800个,投资1400万元建成集贸市场,搬迁马路市场3个,更换户外招牌、广告牌297处。除“四害”措施得力,城乡结合部整治、农村改厕、改水等工作取得实效,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县城卫生管理机制和居民文明卫生意识提高。共建成各级卫生先进单位96个,其中,省级15个,市级43个,县级38个,已建成“园林式”单位15个,县城容貌显著改观。 

  【财政金融形势稳定】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82万元,同比增长34.8%。地方财政支出1.24亿元,保证了社会各项事业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金融部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服务。各项存款余额21.67亿元,同比增长54.1%,比年初增加7.6亿元;贷款余额4.98亿元,同比增长16.96%,比年初增加0.7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43.66%,比年初增加3.54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县120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到100%。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本上线人数达到105人。全县12个乡镇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04户,累计达到1.45万户。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解决了9个乡镇,22个村,26个村民小组,71户的通电问题,完成了县城通信城网改造和剩余28个行政村的电话进村工作,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乡乡通有线电视的目标。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及医疗救治体系,传染病疫情监测三级网络覆盖全县,全县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传染病报告率100%。新型合作医疗运行良好,全县有7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村(居)覆盖率达100%,农民个人参合率达到97%,共筹集资金350万元,通过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和医疗保健水平。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103人、10122人和3239人,安置城镇就业14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中共凤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 200610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凤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听取了县委书记龚晓燕代表中共凤县第十二届委员会所作的《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建设和谐新凤县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范根科代表中共凤县纪律检查委员所作的《履行党章职责推进反腐倡廉为建设富强和谐新凤县保驾护航》的工作报告。会议期间,组织代表参观了县城基础设施、矿山企业、公路交通、新农村建设、凤县展览馆等11个重点项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凤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27名,候补委员6名,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名,选举了凤县出席中共宝鸡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18名。 

  【凤县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展览馆】 20069月,凤县展览馆在县文化中心建成对外开放。该馆总投资110万元,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布展面积650平方米,可容纳参观者200人左右。全馆分为图文实物两大展厅,馆内共有展台、展柜46个,大型浮雕、塑雕各一尊,沙盘一座,各种灯箱、射灯200多个;展出图文展版145块,由地理篇、物宝篇、人杰篇、发展篇、光辉篇、铭记篇、交谊篇、奋斗篇等八部分组成。展览运用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现实照片,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采用新旧对比,真实地再现了凤县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及革命先烈们的英勇献身精神和凤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绿色宝鸡·凤县”创建活动】 凤县在创建“绿色宝鸡”活动中,对公路沿线绿化用地由政府出资租用,以每亩300——380元的标准,一租三年不变。将“绿色宝鸡”创建所占耕地纳入退耕还林工程,保障农民切身利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对群众栽植的绿化苗木,每棵补贴2元。2006年全县兑现租金15.33万元,补贴群众植树劳务费21.74万元;绿化公路202公里,铁路25公里,河道70.55公里,台塬坡面绿化治理造林270.5公顷,县城和重点城镇绿化50.24公顷,生态家园建设栽植绿化苗木17.01万株。全县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65万株,造林746.7公顷,绿化长度372.24公里,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2%104%117%,荣获“绿色宝鸡”创建先进县区。 

  【国内首家林麝半放养基地在凤县落成】 2006428日,全国首个林麝半放养基地及繁育中心在凤县紫柏山景区的桦皮沟建成并举行了落成仪式。凤县人工繁育林麝20多年,走在全国前列,逐渐摸索出一套“协会十农户十科技”的集中管理、分散养殖的繁育模式。现存栏林麝530多头,养殖户42家,建成西北第一家林麝繁育基地。20058月全国首家通过国家麝产品GAP认证。与各有关制药企业召开见面会,初步达成麝产品收购意向。基地由宝鸡秦峰野生动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历时6个月建成,基地总面积21.3公顷,初步投放林麝42头。 

  【《凤县年鉴》出版发行】 凤县年鉴编委会办公室承编的首卷《凤县年鉴》(2000——2004)于20065月正式发行。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和流畅的记述全面真实系统的记载了2000——20045年间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概况和发展,汇集了全县的基本资料和重要信息,反映了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新经验、新事物和新问题,全书设凤县概况、大事记、部门工作专记、重要文件汇编、统计资料等30个栏目,186个分目938个条目,彩版20页,共45万字,硬壳精装,大16K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农村公路建设】 2006年,凤县农村路桥建设总投资1800万元,改建新建农村公路165.5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1034公里,涉及9个乡镇21个行政村;砂石路14115.5公里,涉及9个乡镇27个行政村;通达工程316公里;通村桥梁6/355延米。酒(奠沟)茨(坝)公路改建工程由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属市县重点公路建设项目,该工程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于2005611日开工建设,200610月竣工,投资1480万元,完成路基土石挖方182242立方米,填方73394立方米,完成防护工程14513立方米,完成排水工程6000米;该路始于凤县南星镇酒奠沟与316国道相接,沿旺峪河而下,途径酒奠沟、温江寺、沙江寺、费家庄、谷家庄5个行政村,涉及南星镇、温江寺乡两个乡镇,终于陕甘交界处茨坝,全长20.465公里。

  (文龙才 苏 伟)

凤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人

    县委书记 龚晓燕(女) 

  副书记 袁录怀 陈智清(9月离任) 

  张明海(10月离任) 范根科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龚晓燕(女) 

  副主任 景 峰 童书信 钟礼春  

  唐 剑 

  县      长 袁录怀 

  副县长 窦林吉(11月离任) 

  李智远(9月任职) 

  景振钧 周志贤(5月离任) 

  张 斌 赵永怀(9月离任) 

  曹海芹(女) 

  唐恩岐(11月离任) 

  高庆军(5月离任) 

  李战刚(1月任职) 

  欧思钊(11月任职)  

  辛元平(11月任职) 

  县政协主席 高 海(9月离任) 

  副主席 杨秉祥 赵 晔 赵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