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城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7 09:25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不读《诗经》

怎知宝鸡的风华

这座从中国最早诗歌总集中

走来的陕西文化和旅游名城

最打动人情思的莫过于它那

千年多彩文脉

一城浪漫山水

三千年的濡染

三千年的浸润

时至今日

这座城的

周风秦韵

礼乐记忆

一如昨日

萦回在渭水之滨

环绕在秦岭脚下

千年渊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从官方到民间的三百余篇诗歌,真实、生动而细致地反映了周王朝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宝鸡作为周王朝的肇始之地,与《诗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公制礼作乐于此,王官采诗教诗,使诗成为配合祭祀、宴饮等各种礼乐教化的特定形式,这些诗最后被收入《诗经》。其中许多篇章就直接产生在宝鸡,或所咏事件与宝鸡地区相关。因此说,宝鸡地区才是《诗经》的发祥地,是“诗经文化之乡”。

渭水流域是孕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摇篮,是先秦文学的发源地,很大一部分与宝鸡的悠久历史、风土民情相关。赞扬周先祖功德的《颂》诗,叙述西周历史人物的《雅》诗,描述秦族征战生活的《秦风》诗,许多都是宝鸡历史的印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典故

未雨绸缪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豳风·鸱鸮》

《豳风·鸱鸮》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小鸟诉说遭到鸱鸮欺凌迫害的情境,劝谏君王爱惜民力,体恤民情。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巧舌如簧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小雅·巧言》

成语“巧舌如簧”由《小雅·巧言》中的“巧言如簧”演化而来,这首诗说的是周幽王听信谗言,导致国家混乱。可见,出于建言献策的能说会道是正能量,而别有用心的言论,越是说得漂亮,越可怕。

忧心忡忡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召南·草虫》

召南,就是指自陕以西的地方,《诗经》里《召南》的十四首诗大多产生于此,《草虫》为《召南》的第三篇,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她的丈夫出门在外长期不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她的思念越发深切和强烈。

成语“忧心忡忡”就出自本诗,意思是因忧虑担心而不安的样子,《诗经》经常使用叠词,“忡忡”用在这里,既增添了感情色彩,又增加了朗读韵味。

高高在上

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周颂·敬之》

这首诗是周成王写的,全文的意思是告诫自己和群臣,天理昭彰,明察秋毫,我们这些人干国家的事,丝毫不敢懈怠。现在“高高在上”变成了脱离群众、不问疾苦的代名词。

鸠占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召南·鹊巢》

这首诗歌以鸠占鹊巢来比喻新夫人夺去原配夫人的地位,这在上古时代似乎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以致于人们将其写成诗歌而传唱。

以鸠喻新娶夫人显然是一种轻蔑的态度,对新夫人有讽刺的意思。现在指强占别人的住屋、土地、产业的意思。

惩前毖后

予其惩,而毖后患。

——《周颂·小毖》

这是一篇周成王深刻检讨自己应该惩前毖后汲取教训的小诗。此诗作于周公归政于成王之后,当时周成王已经平定了管叔、蔡叔与武庚之乱。孔颖达疏:"《访落》'未堪家多难',文与《小毖》正同,但郑以《访落》在居摄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

惩前毖后是吸取以前的教训,谨防以后重犯的意思。

同仇敌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秦风·无衣》

《秦风·无衣》是西周时期秦地军中的战歌。全诗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充满慷慨激昂、豪迈乐观的精神,也表现出秦人舍生忘死、保卫家园的勇气。后来人们从“与子同仇”中引申出成语“同仇敌忾”,表示怀着同样的仇恨与愤怒对付或抗拒敌人。

小心翼翼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大雅·大明》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基者,文史对他的赞颂和褒奖数不胜数,而《大明》则称他“小心翼翼”,意思是做事谨小慎微、为人恭敬谦让。姬昌从小便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他却没有耽于享受,而是秉承祖辈、父辈之志,励精图治,对内发展农耕、网罗人才,对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姬昌这些重要功绩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谨小慎微、恭敬谦让的性格,因此《大明》的作者才从万千词语中选择“小心翼翼”送给这位贤能的君主。后来,“小心翼翼”演变为成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爱情

诗以传情,歌以咏志。

诗歌是人类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而美好的爱情往往都是被歌咏的对象,翻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首篇《关雎》即是一首爱情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这首来自《诗经》中的名篇《关雎》,想必大家读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原来诗经中讲述的这段爱情故事,竟然发生在宝鸡,主人公就是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小伙儿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妻子有莘国(今渭南)美女太姒。

这首诗写了男子思慕“窈窕淑女”,弹琴奏瑟来亲近淑女,使她欢愉。君子淑女终得成婚。更以钟鼓和鸣,描绘出君子淑女结合后的美满和浓情蜜意。有些学者认为《关雎》表面讲述的是姬昌和太姒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在讲“后妃之德”,赞颂太姒在周朝母仪天下、尊上恤下的美德。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印象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大雅·卷阿》

此诗记周王在召公陪伴下到卷阿的一次游历,卷阿即今岐山凤凰山麓的周公庙所在地。“卷阿”今宝鸡方言读“圈窝”,即指山蜿蜒凹进去的部分。

几千年来,周公庙一直是游览胜地,吸引了无数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前来怀古,凭吊瞻仰。许多文人墨客赋诗言志,以抒情怀,留下了数百首诗篇。

凤凰于飞,亦傅于天。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大雅·卷阿》

这首诗也是讲凤鸣岐山的典故。凤鸣岐山的真正含义是周人借助天命,实施伐纣灭商的战略手段,也是周文王以仁德、勤政著称后,周围众多小国像百鸟朝凤一样,云集归附到岐山的一种象征和内涵,它的历史背景是从商朝覆灭到周朝兴起,“文王治岐”直至“武王伐纣” 的一系列故事。

周人先祖后稷曾被大鸟保护,周人想要夺取天下更需要舆论支持。周文王元年,岐山之巅突然飞来凤凰并盘旋鸣叫,这也昭示着周王朝的兴起与昌盛,因此,周人更加崇拜凤凰。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诗经·大雅·绵》

这首诗用史诗般的语言赞美周原。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北有岐山为天然屏障,南有渭水可为渔舟之力,自古以来就是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而今周原博物院就在宝鸡扶风境内,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之地,周人居此建邦立国。膴膴周原,孕育了光耀华夏的礼乐文化,创造了称雄于世的青铜文明。

緜緜(mián)瓜瓞(dié)。

民之初生,自土(通“杜”)沮(jū)漆。

古公亶(dǎn)父,

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诗经·绵》

大瓜小瓜瓜蔓长,周人的发祥地最早是在杜水之滨(杜水在今陕西省麟游县),然后涉水迁居到了杜水的中下游漆水旁。到岐山脚下定居,后在周文王的带领之下,继续开疆掘土,建立了西周王朝。

此诗以“绵绵瓜瓞”起兴,喻周人生生不息,展现了周人迤逦迁徙、走向兴旺的情形:好象绵延不绝的瓜蔓一样。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 《诗经·大雅·卷阿》

宝鸡是《诗经》之乡,宝鸡大剧院以《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为设计语言,巧妙融合历史文化,精心设计三层流线型弧顶,仿佛翱翔于九天的凤凰羽翼,静中显动,柔中带刚。

现如今宝鸡大剧院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屹立在渭水之畔。

《诗经》是先民的吟唱

也是今人寄放心灵的静土

浩荡历史风尘三千年

无数人曾翻阅

唱咏这部经典

《诗经》不仅融入着宝鸡历史

字里行间也镌刻着

我们的生活痕迹、悲欢喜乐

让我们穿越三千年的历史尘埃

一起去触摸《诗经》里的人间烟火

藏在《诗经》里的礼乐

石磬

乐是西周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诗经》里形象生动的描写,与宝鸡历代出土的青铜乐器相互印证,让人们在三千年之后,依稀能够回想那曾经让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绝响。

编钟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的品类之丰、组合之巧令人叹为观止,钟、镈、铃、铙、磬一应俱全。

这里有被称作西周“钟王”的一枚大编钟在扶风县出土;八枚一套的编钟在宝鸡县(今陈仓区)杨家沟出土;十二枚一套的编钟在眉县出土;一套发音序列按宫、商、角、徵、羽次序排列,总音域为三个八度的西周柞钟在扶风县出土;一套西周中期的石磬在宝鸡县(今陈仓区)出土。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乐器陈列馆”里,被排在首位的就是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三枚一套编钟。据专家称,它表明了商周之际乐器演奏由单音向组音阶的演化和飞跃,是我国乐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舞蹈《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诗经中描写游人思归的一首诗,以薇菜起兴,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在反复吟咏中倾诉内心思归之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排箫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

——《周颂·有瞽》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西周庙堂祭祀音乐演奏的场面,表现了演奏的情景和效果,并巧以“喤喤”(洪亮而和谐)“肃雍”(徐缓而和谐)四字,使读者浮想联翩。

文中起用以悬挂大鼓和编钟、编磬的木架,把鼓、钟、磬按次悬挂在锯齿般排列整齐的崇牙上,并插上五彩的羽毛,把磬、柷、圉和排箫也一一陈列起来。接着历数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各式各样,品种齐全,则其乐声铿锵和谐,自在不言中。

我有嘉宾,有瑟吹笙。

吹笙有簧,承筐是将。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小雅·鹿鸣》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描写了对君王"燕群臣嘉宾"之和乐。琴和瑟是古代弦乐"八音"中的"丝",笙是古代吹奏乐"八音"中的"匏"。从中足以看出礼乐在西周时期的崇高的地位。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周颂·执竞》

《执竞》是昭王时代的祭歌,文中使用叠词 “喤喤”、“将将”、“穰穰”、“简简”、“反反”,唱来更有韵律,语气更加舒缓深长,更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钟鼓喤喤指编钟和鼓,磬筦将将指的是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磬”和绕丝的竹管“筦”。这首诗提到了祭祀时用到的几种乐器,是周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在《诗经》里的农耕

“民之大事在于农”,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在《诗经》中有关农业的诗有数十篇,结合其他史料、文物,为大家描绘西周的农业情景。

耕织场景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豳风·七月》

在《诗经》中,不只是《豳风·七月》这样的农事诗围绕“男耕女织”来说他们的生活,在各类诗歌中都涉及到农业社会的特点。比如说思念的《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葛织布;说战争的《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感叹国家兴亡的《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等等。

农作场景

命我众人,痔乃钱镈,奄观铚艾。

——《诗经·大雅·绵》

诗中所说的“钱”是铲类工具,周原就出土过铜铲、石铲、石斧等工具,镈为锄类,铚、艾是收割工具刀、镰之类。

木制生产工具,在西周大量使用,但因木器不易保存,至今周原没有实物标本出土,但在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过木制耒、耜的使用痕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诗经·大雅·绵》

滮(biāo)池北流,浸彼稻田。

——《诗经·小雅·白华》

在先周时期,周人进行农业生产时,对地形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规划,以确定农田的疆界。再用附近的滮水来灌溉稻田,说明西周时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

丰收场景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既备乃,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诗经·小雅·大田》

丰年多黍多稌(tú),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lǐ),

烝(chēng)畀(bì)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诗经·周颂·丰年》

西周的粮食作物常常得到丰收,《诗经》对丰收情景的形容是“千斯仓”、“万斯箱”、“如坻如京”、“如茨如梁”,这就是说丰年之时粮食收得多的数也数不清,装也装不完。反映了在井田制下农业丰收的场景。

藏在《诗经》里的征战

《诗经》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亦有不少诗篇加以记录和描写,这些诗篇不仅成为后世研究先秦战争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反映战争的诗篇有30多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这首诗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精神。《诗经》中这类战争诗,一般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彰显爱国精神。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大雅·江汉》

这首诗抒写了王师平定四方叛乱的军功和威仪,以及周王对平叛将士的嘉奖。这类诗篇主要赞美赫赫战功,多是对周王、诸侯、将领战功的歌颂,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邶风·击鼓》

这首诗以袒露作者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体现了战争使人民苦痛,字里行间描述与亲人的离愁别绪,和厌战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现在被用来形容爱情的永恒,而背后却是一位思乡心切、思归不得的士兵最深沉最苦痛的言说。

藏在《诗经》里的风俗

先秦时在《诗》传播过程中所用的“雅言”是以岐周方言(也就是早期宝鸡方言)为主的。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显然,“雅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唐风·绸缪》

这首诗描述的是新婚当日,男子进洞房后看见美丽的妻子时感慨万分。原岐山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宝鸡民俗研究者李辛儒说,古人说的“束薪”是成捆的柴火,用来表达婚姻。这就是几千年来,承袭、演变并最终留在西府地区的婚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小雅·鹿鸣》

在这诗句中,“承筐是将”的意思是客人用竹筐盛满礼物送给主人。同样,在宝鸡地区,如果你参加过农村的红白事以及各种走亲戚等活动,年龄较大的客人手中总会提着竹筐,里面放着挂面、花馍、白糖、鸡蛋等各色农家礼。这种可以用来送礼的竹筐被称为“提盒”。

可见在西府人的心目中,提盒代表着两家的礼尚往来,是亲情、友情的连接点。

藏在《诗经》里的美食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

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或燔或炙,君妇莫莫。

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小雅·楚茨》

“民以食为天”,饮食发展的同时亦使饮食礼仪逐步完备,并具备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特点。周人习惯把日常饮食分为食和饮两大部分,不仅将饮食纳入社稷、宗庙诸祭以及诸侯朝觐等重大的政治、宗教礼仪活动中,而且制定了一整套饮食礼仪,大体分为鼎食之礼、待客之礼、入席之礼、饮酒之礼等,《诗经·小雅》就有写饮食习俗的诗篇。

从上段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宴会活动场景非常热闹,人们仪态端庄,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烹饪技艺已经很高,且极为讲究。

主食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

尔肴既将,莫怨具庆。

——《诗经·小雅·楚茨》

岐山臊子面对宝鸡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美食了,吃臊子面时只吃面不喝汤,把汤倒回锅里,供后面的人享用,就是“回汤”,这是它的传统习俗。虽然如今已经被更加健康、卫生的方式所取代,但是这种回汤的习俗却蕴涵着古时的礼仪。

《楚茨》中的“以绥后禄”,是说后人接受了前人的恩惠,非常满足之意。《礼记》也记载了这种祭祀后,大家享用美味的环节,即“由馂现之矣”,“馂”就是吃剩饭的意思。这种祭祀后的“馂”礼,演变到今天就是我们的回汤臊子面吃法。

副食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诗经·大雅·公刘》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按照《诗经》中对于西周食材的记载,肉类主要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鱼肉(鲨、鲤、鲿)、鸭鹅以及鱼。

西周开创了宗法制,按照周礼实行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不同的规格。不同等级对于食肉的标准规格是不同的。天子用九鼎,分别盛放牛、羊、乳猪、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干肉。由此可见,周天子已基本将当时可食用的肉类都品尝了一遍。而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藏在《诗经》里的果蔬

当时的人们把真实自然的生活、丰富的情感、熟悉的水果、蔬菜都记录在《诗经》里,在那个时代染满了生活里诗意的芬芳,让后人细细品味。

桑葚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桑葚》

熟透了的桑葚,红中带紫,紫中透亮,密密麻麻的绽放着,如满天繁星般点缀在苍翠的叶间。《诗经》里说斑鸠吃了桑葚而甜的迷醉过去,直醉到坠落满地。人们说桑葚的香甜和清爽,是用山谷清风同山涧流水的清甜做了底子,即使牙齿被染成漆黑,也止不住要去品尝甜美。

李子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诗经·丘中有麻》

李子,又叫不言之果。上古之时,李树生长在山林里,逢春便开花,盛夏便结果,都是些青涩的果子。待到秋来才可见枝头上密密匝匝悬着的,全是红得诱人的李子。它们于无声处满含柔情,极像是恋人彼此凝望的眼眸。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诗经·南山有台》

枸杞成熟的时候,一树树翡翠般的绿叶簇拥着一串串殷红的玛瑙似的红果,红如宝石,晶莹剔透,吃起来鲜嫩多汁,脆甜可口。自古以来,枸杞都被人们所热爱,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豳风·七月》

枣是圆鼓鼓的,没成熟的时候吃起来又苦又涩,熟透之后有的浅红,有的浅黄,像五颜六色的宝石。早在周秦时期,枣就和稻一样,是先秦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在很多场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

桃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人喜爱的水果,成熟的桃子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剥开皮就可以看见那粉白的果肉,一半青,一半红,咬一口,一股清香又甜蜜的汁水一涌而出。盛夏时节吃一口桃子,疲劳就会一扫而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经·关雎》

西周的蔬菜丰富程度和后世自然是无法相比,但是还是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今天人们食用的芹菜、荸菜、韭菜当时就有了这首诗中的“荇菜”指的就是芹菜。

宝鸡,是《诗经》的故乡

这里有历史积淀的文脉传承

这里有周风秦韵的生生不息

这种精神财富

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里

塑造沿袭着我们的容貌

锤炼传承着我们的思想

在《诗经》中

去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

去放声歌唱生活最美的篇章

原标题:《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