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西安市发改委主任李西宁介绍,2023年,全市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长8.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5.3%,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2%。
根据发布会上的信息,2024年西安市将围绕“八个新突破”部署各项工作、配置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其中的关键一项就是抓产业发展升级突破,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前,在西安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作出部署。西安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强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实施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光子等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开辟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赛道,前瞻布局生物技术、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政府要在引导技术应用、企业成长、要素保障上发挥积极作用。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冉淑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西安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资源,有着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全国也是名列前位,带来的人才优势尤其明显。
她认为,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辐射能力都很强,这些优势都将成为西安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双中心”的巨大支撑。
目前来看,陕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加码。3月19日,陕西省发改委印发了《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市(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
新质生产力动能加速释放“今年抓产业发展升级突破,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招引落地2-3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企业,培育引入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制氢储氢装备等相关企业5-10家。聚焦‘双中心’建设,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度。”在上述发布会现场,李西宁透露。
氢能产业是西安市现代化产业建设、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产业链层面来看,目前,西安市从制、储、运、用等环节均有布局,同时进一步拓展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陕西氢能”)是陕西省国资委同榆林市政府组织央、省、市三级国企组建的全国首个氢能产业平台。
据悉,陕西氢能聚焦“工业用绿氢”和“交通领域”两条产业生态链,业务覆盖风光、绿电、储能、绿氢、工业原料产业链条以及制氢工厂、加氢站、燃料电池核心装备、氢能重卡等全产业链环节。
2023年4月,首批20辆氢能重卡成功发车,预计年可实现煤炭运力100万吨。
“我们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已经顺利在上海投入使用,累计总行驶里程达到119万公里。3月或还将交付15台,目前正在进行交付前的调试。”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道。
“氢能产业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陕西发展氢能有三大优势:丰厚的资源禀赋、特有的应用场景、大量的高校科研基础。换句话说,有资源供给、有研发生产、有市场需求,本地氢能产业尚有大量发展空间。”一位氢能产业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此外,上述《实施方案》还明确了西安市2024年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方向,包括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物联网等)、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增材制造、输变电装备等)、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新材料(超导等)等产业。
为深入推进特色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陕西建立了“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光子产业”便是其中之一。自2021年,陕西发布“追光计划”至今,仅西安市高新区便已汇集168家光子企业,其中上市企业2家、“链主”单位6家。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相关科研院所为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支持,而全国新能源龙头企业隆基绿能也是陕西重点产业链太阳能光伏板块的链主企业。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西安新质生产力动能加速释放。具体到数据层面,仅过去一年,陕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9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过两位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成投用。
10地市重点产业“加速跑”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方案》还梳理明确了陕西省内10个地级市未来一年的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宝鸡市经济合作局数据显示,2023年宝鸡市钛材生产加工量近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钛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被誉为“中国钛谷”的宝鸡市今年依然重点发展新材料(钛及钛合金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装备、工业母机、轨道交通、传感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氢能、抽水蓄能等)、生物医药等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自吉利宝鸡智能工厂项目自2013年落地以来,当地已先后入驻40多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工厂年产值累计突破700亿元。吉利银河L7便在此生产落地。
电子显示产业方面,咸阳市锚定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上市公司彩虹股份作为链主企业,引进了近40家总投资400多亿元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两大板块,榆林与延安是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区域。《实施方案》中提到,延安将重点发展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产业,培育壮大能化装备制造、新能源(风电、光伏等)、新材料等产业。
榆林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镁及镁合金等)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等)等产业。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原则同意陕西榆林开展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创建相关工作。
据悉,今年,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将全面启动,新煤矿、新油气、新能源、新煤电、新化工等5类159个项目为重点发展内容。同时,通过推进一批含绿量、含金量的精细化工项目,推动能化产业再突破,打造绿色低碳高端能化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榆林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441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40%以上。
此外,凭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教资源优势,杨凌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培育壮大农业智能装备等。
其余三地市汉中、安康及商洛则将产业发展重点分别放在航空、生物医药产业;富硒食品、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锌及锌合金、钼钨材料、钒及钒合金)产业。
目标层面,《实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高水平培育壮大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到2035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建成一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拥有一批技术创新领先、产业规模较大、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
受访专家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围绕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以培育产业创新集群为抓手,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凸显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