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千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的调查
千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近年来,千阳县把打造全省教育名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作为推进千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机遇,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合格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全市教育强县等荣誉。宝鸡市千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6所中小学校,对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进行调研。
燕伋小学社团活动
一、多点发力打造全省教育名县
(一)细化工作职责,凝聚创建合力。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8个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二是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全县创建动员大会,印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三是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县域联动发展、城乡协同发展、信息助力发展”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优化资源布局,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制定发展规划。高标准制定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构建县城以中心区带动东西两区发展、各镇以镇政府辐射周边村发展的布局框架,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投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农村,以镇政府为中心,建成4所高标准农村中心小学。在县城高标准建成燕伋小学,改扩建启文小学,改造提升红山和城关中学,优化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城乡、镇区、校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关爱困难学生。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孤残特殊群体入学政策。创新实施控辍保学“五个七”责任落实和“三比对、两监测、一稳控”机制,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全面精准落实各项资助政策。
(三)强化资金投入,提升保障水平。一是教育经费优先保障。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教育经费向农村寄宿制、小规模、薄弱学校倾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近两年县财政优先拨付2019-2022年教育督导工作经费145.09万元,拨付450万元专款用于创建工作。二是教育项目优先推进。近年来,累计投资5.57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农村薄弱校舍改造等6大类45个重点教育建设项目,新增校舍8.6万平方米、运动场馆3.38万平方米、功能部室75个、义务段学位1440个。三是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深入开展校园“五化”、设施升级改造、教育信息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所有学校取暖设施、水冲式厕所、校园网络、视频监控、一键报警系统、智慧黑板或电子白板等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四是队伍管理不断强化。全面推行教师准入、“县管校聘”和绩效考核机制,均衡教师资源配置,适当向农村两类学校倾斜,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五是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建立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在全市率先发放乡村教师补助,落实骨干名师和班主任相关待遇,教师绩效工资增量与公务员岗责考核奖实现同步同标准发放。
(四)深化内涵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一是加强素质教育。建成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1所,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1所,市级城乡一体化示范校15所,“全国文明校园”1所。二是推进智慧教育。城区学校及100人以上农村学校全部配备智慧黑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应运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是强化质量提升。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体、音、美、劳课程设置符合新要求。构建“双减”长效机制,做到课堂增效,课后减负。探索建设高效课堂,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名校创建为抓手,培育名校长、塑造名教师、培养好学生,全力打造三秦教育名县,助推千阳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优质均衡发展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指标理解有待精准。一些学校对创建工作指标的基本内容、要素构成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精准,对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等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全县32项、规模以上学校21项、5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17项指标距离项项达标、校校达标还有微小差距。个别学校对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引领我县教育事业补短强弱、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二)质量提升有待加力。在全县教育系统形成抓教育质量提升的鲜明导向,出台了义务教育校长“县管校聘”、教师岗位聘任、“高效课堂”等教育质量提升28项举措,但中考成绩在全市大盘子里仍然靠后,全面落实“双减”(减轻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科学合理布置学生作业深化“作业革命”、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学生教学质量、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及时跟踪监测教学质量、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内涵式发展主线追赶超越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全县教师整体素质有很大提升,但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不足与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够合理问题并存,体育、艺术、美术、音乐教师偏少。部分校长治学办学、教师优教优学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义务教育资源受城市虹吸效应影响大,县内部分优秀教师向外(大中城市)流失严重,缺少在全市有影响、有名次的名师。个别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教学业务不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为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储备人才刻不容缓。
三、坚持不懈优质配置优质资源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创建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千阳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毫不动摇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按照市委县委的重要部署,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确保成功。
(二)聚焦国家标准,加快补短强弱。一要聚焦指标内容,吃透实质要义。对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大类32个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标准要求,将指标体系学懂、弄通、吃透,又能融会贯通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城乡、校际之间差异系数、均衡系数要加强动态监测,及时补齐短板,实现项项达标、校校达标。二要查找弱项短板,建立问题清单。与创建有关的各镇、部门、学校都要对照指标体系查漏洞,找问题,找短板。既找基础保障等硬性问题,又找学校管理等机制问题。既找常规性表面性问题,又找深层次隐患性问题。尽可能把问题找深、找实、找准。三要加快整改落实,确保全面达标。坚持主官主责、主管扛责,着眼督导、聚焦验收,清单管理抓整改。学校要挂图作战,量化上墙,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销号管理。节点推进抓整改,建立指标要素链、问题包抓链、工作责任链,防止责任空转、只走过场,确保各项指标高线达标。
(三)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名县。一要强化素质抓质量。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厚植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坚持五育并举,从千阳实际、农村实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应会尽会”。二要强化队伍抓质量。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克服教育行政化、校长官僚化,积极组织开展名师结对交流培养、全员岗位练兵和带教支教、送教下乡等活动,全面推进教师队伍人事、职称、薪酬制度改革,从荣誉、待遇、职称等方面对优秀教师给予倾斜和照顾,减少优秀教师流失。抓好过程督导和考核兑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蓄千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三要强化品牌抓质量。把创建工作与争创“三秦名校”、“全省教育名县”作为千阳教育的品牌来抓。把千阳教育放到全国、全省、全市和五个山区县四个坐标中去定位,放眼全国、全省、全市名校定目标。聚力打造一批在区域内有影响、有声誉的“三秦名校”。
(四)坚持守正创新,回应群众期盼。针对千阳部分学生家长不重视、不懂得孩子的教育成长,大量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单亲家庭、贫困学生迫切需要社会关心关爱等现实问题,主动担当,扛起责任。一要办人民群众省心的教育。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深化“作业革命”,统筹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时间,为学生提供弹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作业设计,实现减负与提质“双赢”。优化课后服务,灵活服务时效,提高服务质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和课外辅导,消除家长“四点半”后照顾孩子的忧虑。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真正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二要办人民群众暖心的教育。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大讲堂,切实加强家校共育工作,引导家长重视孩子教育,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一起成长。组织教师与特殊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进行亲情关爱,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对特殊困难学生争取更多资助,帮助学生坚定信心,重拾自信。通过帮扶锤炼广大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要办人民群众安心的教育。要坚决守牢校园安全工作底线,坚持在教师中开展安全思想大教育、在学生中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坚决克服校园安全中的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不断夯实校园安全基础。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对校园安全带来的新风险和新挑战,研究分析学生安全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季节特点,完善有针对性的安全举措,织牢校园安全网络。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疏导,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